2023, 7(10):25-29.
摘要:目的 探讨纽约食管鳞状上皮癌抗原 1(NY-ESO-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于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 71 例 HCC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搜集其术后石蜡包埋的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分别作为 HCC 组、癌旁组;同期回顾性分析 30 例肝血管瘤或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取其术后石蜡包埋的正常肝组织标本,作为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3 组患者组织中 NY-ESO-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 NY-ESO-1 蛋白表达与 HCC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HCC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HCC 组 NY-ESO-1 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正常组;NY-ESO-1 蛋白阳性表达患者中肿瘤直径≥ 5 cm、Ⅱ a ~ Ⅱ b 分期、Edmondson 分级Ⅲ / Ⅳ级、Ki-67 高表达、微血管侵犯(MVI)为 M1/2 级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 NY-ESO-1 蛋白阴性表达患者;NY-ESO-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总存活率显著低于 NY-ESO-1 蛋白表达阴性患者;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 5 cm、Ⅱ a ~ Ⅱ b 分期、Edmondson 分级Ⅲ / Ⅳ级、Ki-67 高表达、MVI 为 M1/2 级、NY-ESO-1 阳性均是影响 HCC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4.106、2.184、5.579、13.967、3.296、2.735)(均P<0.05)。结论 NY-ESO-1 在 HCC 组织中呈高表达,且肿瘤直径≥ 5 cm、Ⅱ a ~ Ⅱ b 分期、Edmondson 分级Ⅲ / Ⅳ级、Ki-67 高表达、MVI M1/2 级、NY-ESO-1 阳性均是影响 HCC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2023, 7(6):32-35.
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关系,并分析炎症因子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夏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55 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 SOFA 评分将其分为 3 组,轻症组(38 例,1~5 分)、中症组(42 例,6~10 分)及重症组(75 例,>10 分),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生存组(120 例)和死亡组(35 例)。比较疾病不同严重程度的 3 组患者及生存组、死亡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 -10(IL-10)、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及 SOFA 评分,分析 SOFA 评分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炎症因子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轻、中、重症组患者血清 IL-6、CRP、PCT、IL-10、TNF-α 水平及 SOFA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经 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发现,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 SOFA 评分与血清 IL-6、CRP、PCT、IL-10、TNF-α 水平均呈正相关(r=0.424、0.385、0.414、0.445、0.438,均P<0.05);与生存组比,死亡组患者血清 IL-6、CRP、PCT、IL-10、TNF-α 水平及 SOFA 评分均升高(均P<0.05);ROC 曲线显示,PCT 评估脓毒症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约登指数最高(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病情越严重,其机体炎症因子水平越高,SOFA 评分与炎症因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血清炎症因子可作为脓毒症预后评估的指标,其中 PCT 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2023, 7(3):34-38.
摘要: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切除术术前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改善 HCC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于南通市肿瘤医院行肝切除术的 132 例 HCC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后完成 2 年随访,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68 例)与预后良好组(64 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及 AAPR 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及 AAPR 水平对 HCC 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 HCC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32 例行肝切除术的 HCC 患者在随访期间共出现预后不良 68 例,占 51.52%,其中肿瘤复发 51 例,淋巴结转移 9 例,肝内转移 4 例,肺转移 4 例;预后良好患者 64 例,占 48.48%;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前白蛋白、AAPR 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经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APR 预测 HCC 肝切除术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17、0.724、0.770,灵敏度分别为 48.53%、57.35%、83.82%,特异度分别为 92.19%、81.25%、65.62%,AAPR 预测的 AUC、灵敏度均高于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肿瘤直径≥ 5 cm、有微血管癌栓、术前 AAPR<0.59 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经多因素 Logisi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 5 cm、有微血管癌栓、术前 AAPR<0.59 均是 HCC 肝切除术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344、2.477、2.743,均P<0.05)。结论 HCC 肝切除术患者术前的 AAPR 水平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其对 HCC肝切除术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肿瘤直径≥ 5 cm、有微血管癌栓、术前 AAPR<0.59 均是影响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相应的对症处理,以最大程度改善 HCC 患者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
2022, 6(24):24-28.
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血小板 / 淋巴细胞比值(PLR)与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 106 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5 年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存活,45 例)与预后不良组(死亡,61 例),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计算 SII 水平、PLR 值,根据 SII 水平分为 SII 高表达组(SII ≥ 412.30,48 例)及 SII 低表达组(SII< 412.30,58 例);根据 PLR 水平分为 PLR 高表达组(PLR ≥ 125,39 例)及 PLR 低表达组(PLR< 125,67 例)。分析胃癌患者临床特征与术前 SII、PLR 水平的关系;统计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特征,通过 COX 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SII 高表达组、PLR 高表达组肿瘤最大径≥ 4 cm、T 分期 T3+T4、远处转移、胃下部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癌胚抗原(CEA) > 5 ng/mL、糖类抗原 199(CA199)≥ 37 U/mL 患者占比均分别显著高于 SII 低表达组、PLR 低表达组;预后良好组年龄≥ 60 岁、肿瘤最大径≥ 4 cm、T 分期 T3+T4、远处转移、胃下部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CEA > 5 ng/mL、CA199 ≥ 37 U/mL、SII ≥ 412.30、PLR ≥ 125 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COX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 60 岁、肿瘤最大径≥ 4 cm、T 分期 T3+T4、远处转移、胃下部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CEA > 5 ng/mL、CA199 ≥ 37 U/mL、SII ≥ 412.30、PLR ≥ 125 均为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51、1.356、2.451、1.549、1.285、1.196、1.795、1.426、1.356、1.245,均P<0.05)。结论 SII、PLR 水平与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密切相关,SII、PLR 高表达是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监测 SII、PLR 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胃癌患者术后预后情况。
2022, 6(21):34-38.
摘要:目的 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对雄激素剥夺治疗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预测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3 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雄激素剥夺治疗的 98 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成 2 年随访,根据患者 CONUT 评分分为 CONUT 评分≥ 3 分组(53 例)和 CONUT 评分 <3 分组(45 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同 CONUT 评分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预后的单因素,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变量 Cox 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ONUT 评分≥ 3 分组 TNM 分期Ⅲ ~ Ⅳ期、前列腺癌格利森评分系统(Gleason)评分 >7 分、淋巴结转移、肿瘤切缘阳性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 CONUT 评分 <3 分组;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后随访 2 年生存情况,共有 66 例(67.35%)患者存活,其中 CONUT 评分≥ 3 分组生存率为 54.72%(29/53),CONUT评分 <3 分组生存率为 82.22%(37/45),CONUT 评分 <3 分组患者 2 年生存率显著高于 CONUT 评分≥ 3 分组(均P<0.05);TNM 分期、Gleason 评分、淋巴结转移、CONUT 评分、肿瘤切缘阳性均为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 值 =2.237、2.309、2.125、2.784、1.958,均P<0.05);多变量 Cox 回归分析显示,TNM 分期Ⅲ ~ Ⅳ期、CONUT 评分≥ 3 分、Gleason 评分 >7 分均是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值 =1.917、3.370、2.020,均P<0.05)。结论 CONUT 评分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于预测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CONUT 评分≥ 3 分提示患者有预后不良风险。
2022, 6(21):34-38.
摘要:目的 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对雄激素剥夺治疗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预测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3 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雄激素剥夺治疗的 98 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成 2 年随访,根据患者 CONUT 评分分为 CONUT 评分≥ 3 分组(53 例)和 CONUT 评分 <3 分组(45 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同 CONUT 评分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预后的单因素,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变量 Cox 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ONUT 评分≥ 3 分组 TNM 分期Ⅲ ~ Ⅳ期、前列腺癌格利森评分系统(Gleason)评分 >7 分、淋巴结转移、肿瘤切缘阳性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 CONUT 评分 <3 分组;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后随访 2 年生存情况,共有 66 例(67.35%)患者存活,其中 CONUT 评分≥ 3 分组生存率为 54.72%(29/53),CONUT评分 <3 分组生存率为 82.22%(37/45),CONUT 评分 <3 分组患者 2 年生存率显著高于 CONUT 评分≥ 3 分组(均P<0.05);TNM 分期、Gleason 评分、淋巴结转移、CONUT 评分、肿瘤切缘阳性均为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 值 =2.237、2.309、2.125、2.784、1.958,均P<0.05);多变量 Cox 回归分析显示,TNM 分期Ⅲ ~ Ⅳ期、CONUT 评分≥ 3 分、Gleason 评分 >7 分均是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值 =1.917、3.370、2.020,均P<0.05)。结论 CONUT 评分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于预测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CONUT 评分≥ 3 分提示患者有预后不良风险。
地址:北京朝阳区北沙滩1号16信箱
邮编:100083
电话:010-64882183 64883630
E-mail:xdyx2020@vip.163.com
温馨提示:建议您使用Chrome80、火狐74+、IE11浏览器 ,当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影响部分功能正常使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