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9(1):91-93.
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小儿消积止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2023 年 6 月至 12 月收治的 80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单一用药组(40 例)和联合用药组(40 例),单一用药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用药组患儿在单一用药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消积止咳颗粒口服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 5 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儿临床疗效较单一用药组更高;与单一用药组比,联合用药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 线肺部阴影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 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联合用药组均较单一用药组更低(均P<0.05);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联合使用小儿消积止咳颗粒与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恢复,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2025, 9(1):121-124.
摘要:目的 分析低龄儿童龋齿的发生情况、口腔卫生行为,以及其相关性,为临床预防龋齿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年 7 月至 2024 年 6 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接诊的 185 例低龄儿童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口腔健康检查,依据口腔健康状况分为无龋组(110 例)和有龋组(75 例)。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低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低龄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85 例行口腔健康检查的低龄儿童中有 75 例存在龋齿,发生率为 40.54%,其余110 例无龋齿,未发生率为 59.46%;无龋组中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高中 / 中专及以上、家庭月收入≥ 5 000 元、刷牙频次≥ 2 次 /d、使用含氟牙膏、甜食摄入 <3 次 / 周、饭后或进食后漱口及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研究对象占比均高于有龋组,开始刷牙年龄小于有龋组(均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 <5 000 元、刷牙频次 <2 次 /d、未使用含氟牙膏、甜食摄入频次≥ 3 次 / 周、开始刷牙年龄较大、饭后或进食后未漱口、未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均为低龄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OR=3.132,8.481,5.510,3.656,7.892,2.144,2.400,3.373,均P<0.05)。结论 低龄儿童龋齿发生与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刷牙频次、使用含氟牙膏、甜食摄入频次、开始刷牙年龄、饭后或进食后漱口及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等有关,临床应加强对低龄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宣教,增进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的认识,预防龋齿发生以保障低龄儿童口腔健康。
2024, 8(2):16-18.
摘要:目的 探究维生素 AD 滴剂辅助疗法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东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RRTI 患儿 322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61 例,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对症平喘、退热治疗)和观察组(161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 AD 滴剂辅助治疗)。所有患儿均持续治疗 3 个月,治疗后随访 6 个月,统计复发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更高;随访期间观察组患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反复肺炎发生次数、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发生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 CD8+ 百分比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M(IgM)、外周血 CD4+ 百分比、CD4+/CD8+ 比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维生素 AD 滴剂辅助疗法,能优化治疗效果,提升 RRTI 患儿免疫功能,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的概率。
2024, 8(23):22-25.
摘要:目的 探讨 2023 年度学龄前儿童屈光近视检测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3年 1 月至 12 月海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对高新区辖区 1 203 例学龄前儿童的体检资料,依据视力检查结果是否为近视分为未近视组(1 152 例)与近视组(51 例)。对所有学龄前儿童进行近视检查,并收集两组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学龄前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结果 1 203 例学龄前儿童中有 51 例视力检查结果为近视,占比为 4.24%(51/1 203),将其划分为近视组;1 152 例儿童视力检查结果为未近视,占比为 95.76%(1 152/1 203),将其划分为未近视组。近视组中有近亲近视史、出生时吸氧、低出生体质量儿占比均高于未近视组,近视组儿童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短于未近视组,每日不良用眼时间长于未近视组(均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近亲近视史、出生时吸氧、低出生体质量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较少、每日不良用眼时间较长均为学龄前儿童发生屈光近视的危险因素(OR=2.503、3.037、3.470、4.763、2.674,均P<0.05)。结论 有近亲近视史、出生时吸氧、低出生体质量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较少、每日不良用眼时间较长均为学龄前儿童发生屈光近视的危险因素,通过上述因素筛查出高危群体,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024, 8(6):82-84.
摘要:目的 探讨清热宣痹汤在肺经风热型急性鼻窦炎患儿治疗中对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症状评分、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9 月于江阴长寿医院就诊的 89 例肺经风热型急性鼻窦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 例)与观察组(45 例)。对照组患儿以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热宣痹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 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免疫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 2 周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 72.73%、91.11%,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患儿鼻塞、流涕、发热、鼻黏膜分泌物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4(IL-4)、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低;两组患儿 CD3+、CD4+ 百分比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高(均P<0.05)。结论 清热宣痹汤在肺经风热型急性鼻窦炎患儿治疗中可有效减轻其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提升治疗效果。
2024, 8(9):82-85.
摘要:目的 探讨甲型流感患儿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对临床症状、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70 例甲型流感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35 例。在常规止咳、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西药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联合组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 1 周。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等炎症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但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整体进行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西药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 NLR 及血清 SAA、IL-6、TNF-α 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西药组(均P<0.05);联合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西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甲型流感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能有效改善甲型流感的各项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2024, 8(9):99-101.
摘要:目的 探讨静灵口服液联合盐酸托莫西汀口服溶液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患儿症状评分和脑电波的影响。方法 选取竹溪县妇幼保健院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50 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 例,盐酸托莫西汀口服溶液)和观察组(25 例,盐酸托莫西汀口服溶液联合静灵口服液),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 3 个月。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 Ⅳ)、Conners 简明症状量表(ASQ)、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 ]、脑电波(θ 波、α 波、β 波、SMR 波)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症状评分均降低、脑电波 θ 波均减弱,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更大;两组患儿脑电波 α 波、β 波、SMR 波均增强,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均更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 静灵口服液联合盐酸托莫西汀口服溶液对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相关临床症状有积极作用,能有效调整患儿的脑电波,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2024, 8(16):122-125.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该疾病复发风险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9 月至2021 年 9 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 450 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为治疗后持续随访 2 年,根据随访期间患儿是否再次发作热性惊厥分为两组,复发组(113 例)和未复发组(337 例)。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未复发组比,复发组年龄 <1 岁、发作时体温 <38.5 ℃、发作持续时间≥ 15 min、有惊厥家族史的患儿占比均更高;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1 岁、发作时体温 <38.5 ℃、发作持续时间≥ 15 min、有惊厥家族史均为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OR=1.790,2.609,1.925,1.964,均P<0.05)。结论 年龄 <1 岁、发作时体温 <38.5 ℃、发作持续时间≥ 15 min、有惊厥家族史均为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针对高危人群应重点关注,及时进行干预,降低儿童热性惊厥的复发风险。
2024, 8(4):132-134.
摘要:目的 分析贝利尤单抗联合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70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治疗(醋酸泼尼松 + 硫酸羟氯喹 + 环磷酰胺)的 35 例患儿作为常规组,采用贝利尤单抗 +常规治疗的 35 例患儿作为治疗组,两组均接受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治疗与护理干预均持续进行 6 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评分、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激素使用剂量、补体 C3 水平、补体 C4 水平、CD19+ 细胞占比、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占比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 SLEDAI-2000 评分、NRS 评分、激素使用剂量均降低,且治疗组均较常规组更低;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补体 C3、补体 C4 水平,NK 细胞占比均升高,且治疗组均较常规组更高,CD19+ 细胞占比均降低,且治疗组较常规组更低(均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应用贝利尤单抗治疗联合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疾病活动度,减轻疼痛,减少患儿激素用量,调节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地址:北京朝阳区北沙滩1号16信箱
邮编:100083
电话:010-64882183 64883630
E-mail:xdyx2020@vip.163.com
温馨提示:建议您使用Chrome80、火狐74+、IE11浏览器 ,当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影响部分功能正常使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