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7(15):17-20.
摘要: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方式调查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为预防早产儿发生脑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 100 例早产儿纳入队列研究,根据是否发生脑损伤将其分为脑损伤组(19 例)、无脑损伤组(81 例)。调查两组产妇生产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基本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比脑损伤组、无脑损伤组早产儿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损伤组中有妊娠期高血压、有妊娠期糖尿病、有妊娠期感染及有羊水量异常的产妇占比均显著高于非脑损伤组;脑损伤组中脐带异常胎儿占比显著高于非脑损伤组;脑损伤组中有肺源性呼吸衰竭、有出生后感染、有新生儿窒息、有先天性心脏病、有机械通气、需要输血、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新生儿占比均显著高于非脑损伤组,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均低于非脑损伤组;脑损伤组 HGB、FT3 水平均高于非脑损伤组;FT4 水平低于非脑损伤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妊娠期糖尿病、有妊娠期感染、出生后感染、新生儿窒息、有机械通气、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胎龄小、HGB 水平高均为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OR=49.554、17.825、28.395、59.426、22.988、76.357、16.529、1.186,均P<0.05)。结论 在不同时期,多种病理因素均能导致早产儿发生脑损伤,且有妊娠期糖尿病、有妊娠期感染、出生后感染、新生儿窒息、有机械通气、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胎龄小、HGB 水平高均为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其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其影响最大,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发生风险。
2021, 5(18):42-44.
摘要: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压及红细胞比容(Hc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120 例妊高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1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 尿蛋白定量、Hct 及血清 Hcy、CRP 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83.33%;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SBP、DBP、24 h 尿蛋白定量及 Hct、血清 Hcy、CRP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3.33%,低于对照组的 15.00%(均P < 0.05)。结论 应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患者,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不仅在血压水平、蛋白尿水平方面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而且可有效降低其 Hct、血清 Hcy 及 CRP 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2020, 4(1):84-85.
摘要: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HCT、RBC、RDW、HGB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甘肃省碌曲县妇幼保健站收治的2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BP、DBP及红细胞相关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及HCT、RBC、RDW、HGB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可以有效调节HCT、RBC、RDW、HGB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降压效果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020, 4(7):121-123.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登革热患者WBC、PLT、HC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登革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静脉滴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d.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发热、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血小板输注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WBC、PLT、HC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平均发热时间和平均疼痛时间均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输注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 (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WBC、PLT水平、HCT均下降,观察组患者WBC、PLT水平高于对照组,HC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0%,对照组为43.33%,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地塞米松作用于登革热早期患者可有效调节其机体HCT、WBC、PLT水平,降低血小板输注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地址:北京朝阳区北沙滩1号16信箱
邮编:100083
电话:010-64882183 64883630
E-mail:xdyx2020@vip.163.com
温馨提示:建议您使用Chrome80、火狐74+、IE11浏览器 ,当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影响部分功能正常使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