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编辑部官网!【中国医师协会系列期刊】
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 8(6):109-111.

      关键词: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影响因素
      摘要 (11)HTML (0)PDF 1.84 M (73)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9 月至 2023 年 6 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肺结核合并HBsAg 阳性并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 1 个月后有无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损伤组(32 例,有肝损伤)和未损伤组(48 例,无肝损伤)。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结核合并 HBsAg 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损伤组患者中年龄≥ 40 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脱氧核糖苷酸(HBV-DNA)水平过高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损伤组;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40 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 AST、ALT、TBiL、HBV-DNA 水平过高均是肺结核合并 HBsAg 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针对肺结核合并 HBsAg 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 40 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 AST、ALT、TBiL、HBV-DNA 水平过高,可根据上述因素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态,早发现及早预防,精准预测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对患者影响。

    • 小儿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心肌损伤在临床中采用生化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2024, 8(12):113-116.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 肝损伤 心肌损伤 生化检验
      摘要 (41)HTML (0)PDF 1.93 M (28)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心肌损伤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白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80 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肝损伤、心肌损伤将患儿分为 4 组:肺炎组(20 例,单纯支原体肺炎),肝损伤组(20 例,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心肌损伤组(20 例,支原体肺炎伴心肌损伤),肝损伤伴心肌损伤组(20 例,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和心肌损伤)。所有患儿均行生化检验,观察比较 4 组患儿血沉、C- 反应蛋白(CRP)、心肌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肺炎组、肝损伤组、心肌损伤组及肝损伤伴心肌损伤组患儿血沉与血清 CRP、α- 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指标水平均升高,肝损伤组、肝损伤伴心肌损伤组均高于心肌损伤组,肝损伤伴心肌损伤组均高于肝损伤组(均P<0.05)。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可通过生化检验监测患儿心肌功能及肝功能指标,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管理的效果。

    • 重症脓毒性休克并发肝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1, 5(18):119-121.

      关键词:重症 脓毒性休克 肝损伤 预后 肝动脉平均流速 肝动脉阻力指数 危险因素
      摘要 (14)HTML (0)PDF 1.58 M (108)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脓毒性休克并发肝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 2016 年 8 月至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60 例重症脓毒性休克并发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根据重症脓毒性休克并发肝损伤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40 例)和死亡组(20 例)。统计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中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疾病分类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及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重度肝损伤患者占比均低于死亡组,而存活组中度肝损伤患者占比与肝动脉平均流速(HAVmean)均高于死亡组;多因素非条件Los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与 SOFA 评分升高,肝损伤程度加重、HARI 增大,HAVmean 加快均为重症脓毒性休克并发肝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OR = 4.433、3.007、19.886、2.801、2.773,均P < 0.05)。结论 APACHE Ⅱ评分与 SOFA 评分升高,肝损伤程度加重、HARI 增大,HAVmean 加快均为重症脓毒性休克并发肝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注意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严密监测与有效防治,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

地址:北京朝阳区北沙滩1号16信箱

邮编:100083

电话:010-64882183 64883630

E-mail:xdyx2020@vip.163.com


温馨提示:建议您使用Chrome80、火狐74+、IE11浏览器 ,当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影响部分功能正常使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