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 α-2b 阴道泡腾胶囊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患者阴道微生物 功能指标、阴道微生态平衡、炎性损伤的影响,以便寻求针对该疾病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武汉方泰医院收治的 82 例宫颈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41 例)与观察组(41 例)。予以对照组患者重组人干扰素 α-2b 阴道泡腾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依据其月经周期(经期禁用)用药,1 个月 经周期治疗 10 次,连续治疗 3 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宫颈灌洗液白细胞介素 -4(IL-4)、白细胞介 素 -12(IL-12)、γ- 干扰素(IFN-γ)水平,阴道分泌物 pH 值正常率、唾液酸酶阴性率、过氧化氢阴性率、白细胞酯酶阴性率,以及假丝 酵母、毛滴虫的检出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宫颈灌洗液 IL-4 水平 与假丝酵母、毛滴虫检出阳性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宫颈灌洗液 IL-12、IFN-γ 水平与阴道 pH 值正常、唾液酸酶 阴性、过氧化氢阴性、白细胞酯酶阴性患者占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 α-2b 阴道泡腾胶囊可有效提升宫颈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疾病转阴率,改善阴道微生态平衡,抑制炎性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术后应用孕激素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性激素与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阳江市阳东区妇幼保健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50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25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治 疗,观察组患者于宫腔镜术后应用地屈孕酮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 12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 12 个月月经恢复率及术后 3、6、 12 个月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情况,术前与术后 6 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性激 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术后 3、6、12 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变薄,且观察组显著薄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月经 量均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VEGF 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后加用孕激素治疗可有效提高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抑制子宫内 膜的异常增生,调节机体 VEGF 水平,进而改善患者月经量,促进血红蛋白的恢复,降低术后复发率,同时,不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性激 素水平。
摘要: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对患者疼痛、切口美观度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 依据。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医院收治的 106 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3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 随访 3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 6、24、48 h 疼痛程度,术后 3 个月切口美观满意度、体象量表(BIS)评分,术前、术后 24 h 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 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 6 h 比,术后 24、48 h 两组 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 3 个月,观察组患者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CS)显著高于 对照组,BI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两组患者血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 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 论 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有效减轻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患者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 复快,同时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升其切口美观度,并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且应用安全性更高。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对其性激素指标及血清 β-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糖类抗 原 125(CA125)、抑制素 A(INH-A)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于惠东县人民医院诊治 的 100 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 50 例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 50 例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两组均治疗 3 d,并定期随访 24 个月。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治疗后 6、12、18、24 个月内再次正常妊娠情况,治疗前、治疗后 3 d 血 清学指标、性激素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 阴道流血停止时间、血 β-HCG 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治疗后 6 个月内观察组患者再次正常妊娠的占比显著高于参 照组(均P<0.05);而治疗后 12、18、24 个月内两组患者再次正常妊娠的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 比,治疗后 3 d 两组患者血清 β-HCG、CA125、INH-A、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显著降低,且 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 异位妊娠患者经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 疗后,可有效改善其性激素水平,控制病情进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 研究舒阴汤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炎性因子水平、性生活质量、复发情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 据。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青海省藏医院收治的 166 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3 例) 和观察组(83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扎溴铵溶液和甲硝唑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阴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 均治疗 3 个月,治疗完成后均随访 12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 3 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性生活质量评分、血清 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治疗后 3、6、9、12 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 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2.77%,显著高于对照组 的 80.72%;与治疗前比,治疗 3 个月后两组患者白带增多、外阴瘙痒、阴道灼烧痛、白带异味评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4(IL-4)、 白细胞介素 -6(IL-6)、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 治疗前比,治疗后 3 个月两组患者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6、9、12 个月,观 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 3 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阴汤治 疗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性生活质量,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可有效降低疾病的远期复发率。
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摄血汤联合孕激素治疗对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 (LH)、孕酮(P)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10 月苍南县中医院收治的 40 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孕激素(黄体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益气摄 血汤联合孕激素治疗,两组患者根据出血情况连续治疗 5~10 d,且均于治疗后随访 2 个月。比较治疗后 2 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复发情 况,出血量、出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评分及血清 E2、FSH、LH、 P 水平。结果 治疗后 2 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5.00%,高于对照组的 60.00%,而复发率为 0.00%,低于对照组的 50.00%;观 察组患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出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腰膝酸软、 舌质暗淡评分及血清 E2、FSH、LH、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孕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益 气摄血汤可提高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与出血量,缩短止血与住院时间,调节性激素表达。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彩超)检查在子宫肌瘤中的诊断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常州市武进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 85 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开展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彩超)检 查、阴道彩超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分析子宫 肌瘤超声检测的血流分布情况。结果 85 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者 77 例,阴性者 8 例;经阴道彩超检查 阳性检出率为 89.41%(76/85),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超检查的 72.94%(62/85);阴道彩超检查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腹部彩 超检查(均P<0.05),两种检查方式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超检查显示,子宫肌瘤患者病变周边血流阻力 指数(RI)、血流搏动指数(PI)、舒张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水平均显著高于病变内部(均P<0.05)。结论 阴 道彩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不仅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诊断价值较高,还可以通过超声了解病灶内部与周边的血流信号,对病情进行鉴 别,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先兆流产患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阴道微生态菌群分布的关系,为后期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与依据。方法 回 顾性分析 2018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成都双楠医院收治的 50 例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先兆流产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进行 体检的 50 例健康孕妇的体检资料,将其作为健康组。比较健康组和先兆流产组阴道微生物菌群门水平相对丰度、属水平相对丰度,以及 相关细胞因子 [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2(IL-2)、白细胞介素 -4(IL-4)、白细胞介素 -22(IL-22)、白细胞介素 -23 (IL-23)] 水平;分析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阴道微生态菌群相对丰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组比,先兆流产组患者厚壁菌门、梭杆菌 门、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及血清 IL-4 水平均显著降低,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加德纳菌属、奇异菌属、普氏菌属的相对丰 度及血清 TNF-α、IL-2、IL-22、IL-23 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链球菌属、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经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 TNF-α、IL-2、IL-22、IL-23 水平分别与厚壁菌门、梭杆菌门、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呈负相关,与放 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加德纳菌属、奇异菌属、普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均呈正相关;血清 IL-4 水平分别与厚壁菌门、梭杆菌门、 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呈正相关,与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加德纳菌属、奇异菌属、普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均呈负相关(均 P<0.05)。结论 血清 TNF-α、IL-2、IL-22、IL-23、IL-4 水平与阴道微生态菌群相对丰度均可预测先兆流产的发生情况,且阴道微生物 菌群分布紊乱可能会导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失调,因此可通过调节阴道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有效预防先兆流产的发生,为疾病的防治策 略提供依据。
摘要:目的 对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社区适龄女性开展宫颈癌与乳腺癌筛查(简称“两癌筛查”),分析筛查结果,并总结其预防 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于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两癌筛查”的 6 533 例适龄女性 (35~64 岁)的筛查资料,均进行乳腺癌筛查与宫颈癌筛查。统计“两癌筛查”的一般情况;分析 2013—2019 年不同年龄段适龄女性乳 腺癌、宫颈癌的筛查结果;对比不同年龄段适龄女性恶性肿瘤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发病率。结果 本次筛查共 6 533 例适龄 女性,2013—2014 年为 2 291 例,占比 35.07%;2015—2016 年 1 725 例,占比 26.40%;2017—2018 年 1 514 例,占比 23.17%;2019 年 1 003 例,占比 15.35%;年龄 35~64 岁,其中≤ 39 岁 1 885 例,占比 28.85%;40~49 岁 2 618 例,占比 40.07%;≥ 50 岁 2 030 例,占比 31.07%。2013—2014 年、2015—2016 年、2017—2018 年、2019 年不同年龄段适龄女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Ⅲ级占 比、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异常占比,以及 2015—2016 年不同年龄段适龄女性 BI-RADS 分级Ⅳ级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 2015—2019 年 BI-RADS 分级Ⅲ级占比以 40~49 岁适龄女性最高,2013—2019 年 BI-RADS 分级Ⅳ级占比以≥ 50 岁适龄 女性最高,2013—2019 年各年龄段适龄女性中 BI-RADS 分级Ⅲ级占比及≥ 50 岁女性 TCT 检测异常占比均逐年升高(均P<0.05);经筛 查发现,确诊乳腺癌 13 例,宫颈癌 9 例,不同年龄段宫颈浸润癌、宫颈原位癌、CIN 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 50 岁女性乳腺癌患病率均显著高于≤ 39 岁、40~49 岁女性(均P<0.05)。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社区适龄女性中乳腺增生的高发 年龄段为 40~49 岁,且≥ 50 岁女性乳腺癌患病率、TCT 检测异常占比、CIN 患病率均显著高于 49 岁及以下者,对此,应强化对≥ 50 岁 女性的“两癌筛查”预防宣传,定期对高发疾病展开筛查,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健康档案,把“两癌筛查“当作体检的必选项,保证筛 查率。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血浆骨膜蛋白(POSTN)、内皮素 -1(ET-1)、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9 月都江堰市中医医院收 治的 75 例 CPHD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情进展程度将其分为 A 组(CPHD 稳定期,35 例)与 B 组(CPHD 急性加重期,40 例),同时 回顾性分析同期 50 例进行体检健康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健康体检组。比较 3 组研究对象血浆 POSTN、ET-1、NT-proBNP 水平,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右心射血分数(RVEF)、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血浆 POSTN、 ET-1、NT-proBNP 水平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 组与 B 组患者的血浆 POSTN、ET-1、NT-proBNP 和 PaCO2 水平 均高于健康体检组,且 B 组均高于 A 组,PaO2 水平、RVEF 均低于健康体检组,且 B 组均低于 A 组;A 组与 B 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长于健康体检组,且 B 组均长于 A 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 红细胞压积(HCT)、血浆黏度、血沉(ESR)均高于健康体检组,且 B 组均高于 A 组;血浆 POSTN、ET-1、NT-proBNP 水平与 PT、 APTT、TT、HCT、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ESR、PaCO2 均呈正相关,与 PaO2、RVEF 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 论 血浆 POSTN、ET-1、NT-proBNP 水平可随 CPHD 患者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且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间均存在相关 性,检测血浆 POSTN、ET-1、NT-proBNP 水平对预测 CPHD 患者的病情程度,并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呋塞米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心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 字表法将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鹤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老年 CPHD 患者分为对照组(30 例,进行扩血管、平喘、祛痰、抗感 染、低流量吸氧、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0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呋塞米治疗),两组患 者均连续治疗 14 d。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心功能、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 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6.67%,相较于对照组的 70.00% 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水肿、气促临床症状消失时 间与对照组比均显著缩短;治疗后两组患者每博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pred)、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 / 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治疗前比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与 对照组比显著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老年 CPHD 患者 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呋塞米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心、肺功能,缓解水肿、气促等症状,调节血气分析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 良好。
摘要:目的 探究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鼻窦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变态反应、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 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北京燕化医院收治的 100 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 患者施行鼻窦内窥镜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联合枸地氯雷他定连续治疗 1 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 3 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主观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前后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血清总免疫球蛋白 E(TIgE)、嗜酸 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4.00%,高于对照组的 80.00%;与治疗前 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黏液纤毛清除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糖精清除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各项症状 VAS 评 分、血清 ECP、TIgE、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8(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 P < 0.05)。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变态反应,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且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 探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联合米力农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动脉压(PAP)、N 端 -B 型 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输出量(CO)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 医院(临床医学院)收治的 120 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60 例)和观察组(60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综合 治疗,予以鼻导管吸氧、监测血压及服用洋地黄、硝酸酯等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联合米力农治疗,均 治疗 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7 d 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 3、7 d 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及 PAP、血浆 NT-proBNP、CO 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 7 d 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3、7 d 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 CO 均呈升高 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指数(RI)及 PAP、血浆 NT-proBNP 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 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 善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患者心肺功能,缓解病情。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干眼症状评分、眼表 疾病指数(OSDI)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洪湖市 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80 眼)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均给予两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 并于术后进行常规预防感染,同时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 rhEGF 滴眼液治疗,两组患 者均连续治疗 4 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 4 周后临床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及治疗 1、4 周后干眼症状评分与 OSDI 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4 周后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 (SIT)均显著延长,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及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1β(IL-1β)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 BUT、SIT 均显著长于对照组,FL 评分及 TNF-α、IL-6、IL-1β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 1、4 周后 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与 OSDI 评分较治疗前均呈降低趋势,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 rhEGF 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泪膜稳定性,并改善患者泪液分泌量,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从而 控制病情进展。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及血清肌钙蛋白(cTnI)、血浆 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80 例 AMI 急诊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试验组(40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依那普利、 硝酸甘油及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 患者术后 1 周心功能分级,术前与术后 1 周心肌损伤指标、炎性因子指标、血浆 NT-proBNP、ALD 水平,术前与术后 3 个月心脏超声指 标水平。结果 术后 1 周两组患者心功能 Killip 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 1 周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 白(cTnI)、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白(CRP)、血浆 ALD、NT-proBNP 水平及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 钠肽可抑制 AMI 急诊介入术后患者炎性因子的分泌与释放,有利于改善心脏超声指标与心肌损伤指标,抑制心室重构,恢复心功能,疗 效显著,患者预后良好。
摘要:目的 探究结合 3D 打印技术设计和定制数字化锁定钛板联合髋关节后侧入路对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髋关节 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惠阳三和医院(有限合伙)2015 年 7 月至 2021 年 3 月收治的 46 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对照组(23 例)和观察组(23 例)。两组患者均行髋关节后侧入路手术,对照组患者行重建钛板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 3D 打印技术联合定制数字化锁定钛板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 引流量),术前及术后 24、48 h 血清炎性因子 [ 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白(CRP)] 水平,术后 6 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 24、48 h 两组患者血清 IL-6、CRP 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观察组各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 6 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 能恢复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髋臼后壁骨 折患者,3D 打印技术和定制数字化锁定钛板联合髋关节后侧入路方案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同时还可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减少术后血清炎性因子的释放,进而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对牙周炎患者牙周情况及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 白细胞介素 -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 100 例牙周炎患者为研 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 例,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和观察组(50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 治疗),两组患者均定期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3 个月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 3 个月临床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 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探诊出血率及龈沟液 TNF-α、IL-6、IL-1β 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6.00%,高于对照组的 78.00%;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3 个月两组患者临床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探诊出血率及龈沟液 TNF-α、 IL-6、IL-1β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患者可提升其疗效, 改善牙周状况,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膦甲酸钠联合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对其疼痛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4 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 104 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对照组(52 例,给予伐昔洛韦治疗)和观察组(52 例,在对照组的基 础上采用膦甲酸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1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 β- 内啡肽(β-EP)、降钙素基因 相关肽(CGRP)、血浆 P 物质(SP)水平,CD3+、CD4+、CD8+ 百分比及 CD4+ /CD8+ 比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 86.54%,高于对照组的 69.2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β-EP、CD3+、CD4+ 百分比、CD4+ /CD8+ 比值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 照组;血清 CGRP、CD8+ 百分比及血浆 S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膦甲酸钠联合伐昔洛韦片治 疗带状疱疹患者能够有效抑制疼痛介质的分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熊去氧胆酸(UDCA)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汁中总胆固醇(TC)、总胆汁 酸(TBA)浓度、肝功能及结石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60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予以两组患者 ERCP 术治疗,术后予以对照组患者护肝和 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 UDCA 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1 个月,并随访 12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1、7 d 后胆汁中 TC 和 TBA 浓度;治疗前和治疗 1 个月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 谷氨酰转肽酶(GGT)、丙 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以及随访期间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与治疗 1 d 后比,治疗 7 d 后两组患者胆汁中 TC 浓度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BA 浓度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 疗 1 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 TBiL、DBiL、GGT、ALT、ALP、AST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结 石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行 ERCP 术后使用 UDCA 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脂质代谢,减少肝内胆汁 的淤积,促进肝功能恢复,并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率。
摘要: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治疗 2 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糖水平、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 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 2 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0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患 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2 个月,并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2 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 治疗 2 个月后血糖水平与心功能,以及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率、心衰再住院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 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 2 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 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浆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 2 蛋白(ST2)、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 者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试验组患者心衰再住院率、不良心血管 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治疗 2 型糖尿病合 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血糖水平,恢复心功能,且可有效改善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下肢骨折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 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于徐州仁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 20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 照组(100 例,采取全身麻醉)和观察组(100 例,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麻醉前 (T0)、麻醉后 10 min(T1)、手术结束时(T2)HR、MAP、SaO2 水平,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 6、12 h 视觉模拟疼痛 量表(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与 T0 时比, T1~T2 时对照组患者 HR、MAP 水平均显著升高,但 T1~T2 时观察组患者 HR、MAP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 T1~T2 时观 察组患者 HR、MAP 组内比较,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 SaO2 水平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 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后 6 h 比,术后 12 h 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显著升高,但术后 6、12 h 观察组患者 VAS 评分均显著低 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中采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具有理想效果,能够减少镇痛药物剂量,缩短患 者拔管与苏醒时间;同时能够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摘要: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乌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70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5 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和 观察组(35 例,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2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 免疫功能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8(IL-8),外周静脉血 CD8+ 百分比及血清 D- 乳酸、二氨氧化酶(DAO)、内皮素(ET)水平与 治疗前比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 CD3+、CD4+ 百分比及 CD4+ /CD8+ 比值均上升,且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 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与肠黏膜屏障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 Flow-through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方式修复手指皮肤的临床疗效及对手指外观、活动情况、满意度的影响,为 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四川现代医院收治的 40 例手指皮肤缺损伴指动脉缺损的患者,使用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 Flow-through 前臂静脉皮瓣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 Flow-through 桡动脉掌浅 支皮瓣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定期随访 9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Ⅰ期创面愈合率、手指外观情况、手指活动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 组患者Ⅰ期创面愈合率、手指活动情况优良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指体外观臃肿、颜色异常、远端硬化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 与 Flow-through 前臂静脉皮瓣治疗相比,在修复手指皮肤时运用 Flow-through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升 Ⅰ期创面愈合率,促进指体的恢复,改善患者手指活动功能,提升手指美观度,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对其临床疗效、肢体功能、疼痛情况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 法 选取白山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闭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定期随访 3 个 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 3 个月临床疗效与临床指标恢复情况,术前与术后 3 个月肢体功能、疼痛改善情况、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并 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3 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 比,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10 (IL-10)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可改善其临床指标与肢体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骨折愈合,且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 探讨超短波与运动疗法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3)、环氧 化酶 -2(COX-2)、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2 月英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老年 KOA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 例,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与观察组(40 例,超短波、运动疗法康复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 治疗),10 d 为 1 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 2 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视觉模拟 疼痛量表(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血清 MMP-3、COX-2、IL-6 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 于对照组(77.50%);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ADL、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膝关节功能 Lysholm 评分均升高,观 察组与对照组比升高,而 VAS 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血清 MMP-3、COX-2、IL-6 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超短波与运动疗法治疗老年 KOA,可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反应,进而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摘要:目的 探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气指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 坏死因子 -α(TNF-α)、淀粉样蛋白 A(SAA)、白细胞介素 -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1 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 50 例 RICU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25 例)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抗感染等常规对症 治疗,试验组患者(25 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48 h 后临床疗效,治 疗前与治疗 48 h 后血气指标、炎症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与治 疗前比,治疗 48 h 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 值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而 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清 IL-6、TNF-α、SAA、IL-17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CU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缓解患 者呼吸道阻塞情况,改善血气指标,抑制机体内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摘要: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呼吸频率、 心率、动脉血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 AECOPD 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无 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5 d。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 率、动脉血气、血清脑钠肽(BNP)、高敏-?肌钙蛋白 T(hs-TNT)及胱抑素 C(CysC)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 率为 96.67%,高于对照组的 73.3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 BNP、 hs-TNT、CysC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pH 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AECOPD 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缓解呼吸衰竭,改善低血氧 症状,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在老年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患者术后视力更好恢复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潜山市立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收治的 80 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实 施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 30 d。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 3~30 d 的视力、散光 度,术前与术后 7~30 d 的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术前比,术 后 3~30 d 两组患者视力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患者术后 3 d 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 30 d 视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 3~30 d 两 组患者散光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 3 d 观察组散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 7~30 d 两组患者 SIT 水平 均呈先延长后缩短趋势,BUT 呈先缩短后延长趋势,但两组间术后 7~30 d 散光度、SIT、BU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在老年白内障治疗中均有显著的治疗 效果,但是相较于超声乳化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可加快患者术后早期视力的恢复,同时不会增加对泪液分泌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术 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但其会对患者术后早期散光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随切口愈合,可逐渐恢复。
摘要:目的 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与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7 月于响水县中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 1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全麻组(50 例,气管插管全 身麻醉)与联合组(50 例,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前、麻醉后 5、10、30 min 及术毕时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比 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 6、24 h 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 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均显著短于全麻组,麻醉药物用量均显著少于全麻组;与术前比,两组患者麻醉后 5~30 min、术毕时 的心率均逐渐升高,但联合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全麻组;收缩压均逐渐降低,舒张压先降低后升高,且联合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全麻 组;相比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 6、24 h 血清 NGF、BDNF 水平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联合组患者术后 6、24 h 血清 NGF、BDNF 水 平均较全麻组显著升高;术后联合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均P<0.05)。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 其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可稳定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 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和双歧四联活菌及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对其血清神经降压肽、P 物质、血管活性肠 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7 月至 2021 年 6 月于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 200 例功能性便秘患儿的临床资料, 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 A 组(双歧四联活菌 + 乳果糖口服溶液)和 B 组(四磨汤口服液 + 双歧四联活菌 + 乳果糖口服溶液),两组患儿 均治疗 2 个月,并随访 3 个月。比较治疗 2 个月后临床效果,治疗前、治疗 2 个月后症状积分、血清学指标、生活质量水平,治疗期间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 3 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 B 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A 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2 个月后两组患 儿排便频率、费力感、疼痛感、不净感评分及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显著降低,B 组显著低于 A 组;治疗 2 个月后两组患儿血清神经 降压肽、P 物质水平及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B 组显著高于 A 组(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 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B 组患儿复发率显著低于 A 组(P<0.05)。结论 采用四磨汤口服液、双歧 四联活菌、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肠道功能指标,从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且复发 率较低,安全性良好。
摘要:目的 研究扶正抗痨汤联合常规化疗对复治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复治肺结核患者 1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 采取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3 HRZELfx/5 HRLfx)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扶正抗痨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8 个 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CD3+、CD4+、CD8+ 百分比,CD4+ /CD8+ 比值,血清白细胞介素 -2(IL-2)、白细胞介素 -6 (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发热、气促等 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 IL-6、TNF-α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 IL-2 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 CD3+、CD4+ 百分比,CD4+ /CD8+ 比值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 CD8+ 百分比水平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 CD3+、CD4+、CD8+ 百分比,CD4+ /CD8+ 比值,以及两组 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扶正抗痨汤联合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 患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结构及盆底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为提高产妇产后康复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 分析 2018 年 11 月至 2020 年 8 月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产后复诊的 160 例产妇(产后 42 d)的临床资料,并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 分为自然分娩组(80 例)与剖宫产组(80 例),另选取同期 80 例健康未育女性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健康对照组。3 组研究对象 均实施二维盆底超声检查,分析比较 3 组研究对象的盆底结构与功能指标,以及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妇的盆底纤维肌力、盆腔脏器 脱垂情况。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产妇的尿道旋转度与膀胱下降程度、宫颈下降程度均显著升高,且自然分娩 组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均显著缩短,且自然分娩组显著短于剖宫产组,而剖宫产组膀胱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 显著长于健康对照组和自然分娩组,健康对照组显著长于自然分娩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显著增大,且自然分娩组显著大于剖宫产组; 自然分娩组Ⅱ级盆底肌力的产妇占比显著高于剖宫产组;Ⅲ级、Ⅳ级、Ⅴ级盆底肌力的产妇占比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直肠 膨出与子宫脱垂产妇占比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均P<0.05)。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的 0 级与Ⅰ级纤维肌力、阴道前壁脱垂产妇占比经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阴道分娩对产妇的盆底结构与功能影响较大,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较高,盆底超声检 查在评估产妇盆底结构、功能及预后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新生儿血常规、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于合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 476 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于上午 9 ∶ 00 至 10 ∶ 00 之间采集新生 儿空腹血液样本,包括静脉采血(静脉采血组)与末梢采血(末梢采血组),比较两种不同采血方式血样检测的白细胞及其分类、红细胞 及其参数、血小板(PLT)水平与凝集率,以及微量元素(锌、钙、镁、铁、铜)含量的差异。结果 静脉采血组白细胞计数(WBC)、 淋巴细胞计数(LY)、单核细胞(MO)、中性粒细胞(NE)、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 细胞体积(MCV)水平均显著低于末梢采血组,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PLT 水平及凝集率均显著高于末梢采血组(均 P<0.05);但两组血样嗜酸性粒细胞(EO)、嗜碱性粒细胞(BA)、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水平及锌、钙、镁、铁、铜元素 含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来说,末梢采血检测血常规和微量元素操作简单、快捷,新 生儿疼痛不适感较轻,是快速筛查的首选采血方式;但新生儿末梢血并不能完全反映循环系统血液的整体情况,因此临床遇到结果存疑 时,建议进行静脉采血复查,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对疾病诊断的误诊和漏诊。
摘要:目的 探讨胶体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在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次筛查中的应用,并分析其研究价值,为临床诊断 与合理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全国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管理系统收集的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贵阳市的 308 例疑似艾滋病(AIDS)检测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检测者均进行胶体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 HIV 抗体,以免疫印迹法为金标准,分析胶体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的检测结果、对 HIV 感染的诊断效能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阳性样 本带型分布情况。结果 308 例检测者中免疫印迹法检测出阳性有 220 例,阴性 88 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出阳性 219 例,阴性 89 例,阳性检出率为 71.10%(219/308),低于免疫印迹法阳性检出率的 71.43%(220/30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胶体层析法检测出阳性有 220 例,阴性 88 例,阳性检出率为 71.43%(220/308),与免疫印迹法阳性检出率 71.43%(220/308)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对 HIV 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 于胶体层析法检测(均P<0.05);由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阳性样本带型分布情况可见,219 例 AIDS 患者中 gP160、gP120 带型出现 率最高,出现率为 100.00%,P55 出现率最低,出现率为 32.88%。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与胶体层析法对于 HIV 感染的诊断均具有 一定的检测价值,且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在 HIV 抗体初筛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于胶体层析法。
摘要: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 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在凤阳县人民医院进行 MHD 的 132 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 39 例死亡患者纳入死亡组, 93 例同期存活患者纳入在透组。统计 MHD 患者的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MHD 患者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32 例 MHD 患者中死亡 39 例,死亡率为 29.55%。其中脑血管疾病死亡 23 例,占比为 58.97%;心血管疾病 10 例,占比为 25.64%;感染 3 例,占比为 7.69%;猝死 2 例,占比为 5.13%;死亡组患者合并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占比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 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在透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 水平均显著低于在透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RDW ≥ 16%、ALB < 32 g/L、CRP ≥ 12 mg/L 及 Hb < 85 g/L 均是影响 MHD 患者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2.821、3.004、2.638、3.742、3.097、2.563,均P<0.05)。结论 合并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RDW ≥ 16%、ALB < 32 g/L、CRP ≥ 12 mg/L、Hb < 85 g/L 均是导致 MHD 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针 对上述因素采取积极针对性个体化治疗,以最大程度降低 MHD 患者的死亡率。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 第一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210 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6 个月进行随访,并根据冠脉 造影结果将其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40 例)和非支架内再狭窄组(170 例)。对影响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进行 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发生支架内再 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组中年龄≥ 65 岁、运动时间 < 3 个月、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占比 均显著高于非支架内再狭窄组;空腹血糖(FPG)、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三酰甘油(TG)水 平均显著高于非支架内再狭窄组(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支架大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5 岁、FPG 较高、FIB 较高、TG 较高、有急性心肌梗死 病史均为影响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OR = 1.445、1.519、1.429、1.782、1.510,均P<0.05)。结 论 影响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年龄≥ 65 岁、FPG 较高、FIB 较高、TG 较高、有急性心肌梗死 病史,临床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作出对应干预手段及对症治疗,以降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多重耐药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参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丰台区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8 月收治的 100 例肺炎新生儿的临床基本资料,依据临床 药敏实验结果是否有多重耐药菌,将其分为非多重耐药组(60 例)和多重耐药组(40 例)。对多重耐药组患儿的病原菌检出情况进行分 析,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新生儿多重 耐药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多重耐药组患儿的痰液样本中,共检出 40 株多重耐药菌,其中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ESBLs) 肠杆菌科细菌 20 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6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 株、多重耐药 / 泛耐药铜绿假单 胞菌 7 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重耐药组早产儿、发病日龄 < 7 d、出生体质量 < 2 500 g、羊水污染、院内感染、住院时间 >14 d、机 械通气、连续应用抗菌药物 7 d、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种数≥ 3 种、胎膜早破的患儿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多重耐药组(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出生体质量 < 2 500 g、羊水污染、院内感染、住院时间 > 14 d、机械通气、连续应用抗菌药物 > 7 d 均为影响新生儿多重耐药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75、1.818、1.644、1.489、1.992、1.446、1.598,均P<0.05)。结论 早产 儿、出生体质量 < 2 500 g、羊水污染、院内感染、住院时间 >14 d、机械通气、连续应用抗菌药物 >7 d 均为影响新生儿多重耐药性肺炎发 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提前进行相关措施的实施以降低新生儿多重耐药性肺炎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及癌前病变与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及胃泌素 -17 表达水平的关系,为临床延缓或逆转胃癌发展提供依 据。方法 选取 2019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 49 例胃癌患者将其作为胃癌组,另选取 104 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 作为癌前病变组,并根据其分化程度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49 例)、伴肠化生组(35 例)及伴异型增生组(20 例),同时选取 40 例 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对比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健康组 3 组研究对象的各类型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 -17 表达水平的差异及癌前病变 不同分化程度患者间的差异,并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各类型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 -17 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 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健康组、癌前病变组、胃癌组 3 组研究对象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 原Ⅰ / 胃蛋白酶原Ⅱ的比值(PGR)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胃癌组显著低于癌前病变组与健康组,癌前病变组显著低于健康组;胃蛋白 酶原Ⅱ、胃泌素 -17 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胃癌组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与健康组,癌前病变组显著高于健康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伴肠 化生组、伴异型增生组患者胃蛋白酶原Ⅰ、PGR 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伴异型增生组患者 PGR 水平均显著低于伴肠化生组、慢性萎缩性 胃炎组,伴肠化生组显著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 -17 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伴异型增生组患者均显著高于伴肠化 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伴肠化生组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胃蛋白酶原Ⅰ、PGR 高水平均是胃癌癌前病 变发生的危险因素(OR = 1.083、1.669),胃蛋白酶原Ⅱ和胃泌素 -17 低水平是癌前病变的保护因素(OR = 0.823、0.744);ROC 曲线显 示,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R、胃泌素 -17 对胃癌癌前病变诊断的约登指数分别为 0.283、0.240、0.479、0.554,其中以胃泌 素 -17 诊断价值最高(均P<0.05)。结论 各类型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 -17 表达异常和胃癌癌前病变进展关系密切,胃蛋白酶原Ⅰ、PGR 高水平均是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胃蛋白酶原Ⅱ和胃泌素 -17 低水平均是癌前病变的保护因素,临床可据此判断疾病的病情并给 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 2018—2020 年职业性噪声聋新诊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 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于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体检的 164 名从事噪声作业的劳动者的体检资料,分析其确诊率和 噪声聋发病分布情况、工作岗位类型、噪声强度与工作接触方式。结果 2018—2020 年于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从事噪声作业 的 164 名劳动者中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的有 24 例,确诊率为 14.63%;职业性噪声聋中度、轻度分别为 1、23 例,确诊率分别为 0.61%、 14.02%;2018、2019、2020 年职业性噪声聋确诊例数分别为 9、6、9 例,确诊率分别为 37.50%、25.00%、37.50%,2020 年职业性噪声 聋确诊率均显著高于 2018、2019 年(均P<0.05),2018、2019 年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8、2019 年确诊职业 噪声聋患者性别、年龄、工龄、行业分布及 2020 年性别、工龄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 2020 年职业性噪声聋 患者的年龄、行业分布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 41~50 岁、纺织业占比最高;2018—2020 年确诊组患者各工 作岗位占比与未确诊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 年确诊组患者噪声超标占比显著高于未确诊组,2018—2020 年各 确诊组患者场所平均噪声强度均显著高于未确诊组(P<0.05);而 2018 年主动接触工作及 2019、2020 年噪声强度、接触方式占比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18—2020 年南通地区新确诊职业性噪声聋以 2020 年发病率最高;其中 2018—2019 年其人 口特征分布无明显规律,2020 年以中年男性居多,以纺织业劳动者发病率最高,职业噪声聋的发生与工作场所噪声的强度密切相关,而 与工作岗位类型和接触噪声的方式无关。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并呼吸训练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气肌功能与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 年 1 月至 4 月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就医的 8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0 例,抗生素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纠正电 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与常规康复疗法)与观察组(40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并呼吸训练康复治疗),两组患者 均治疗 8 周,并定期随访 5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8 周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与治疗 8 周后运动能力、呼吸困难程度、吸气肌功能、肺 功能指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 5 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 8 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相较于治疗前,治疗 8 周后两 组患者 6 min 步行距离(6 MWT)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 低于对照组;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流速(PIF)、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量(PEF)水平 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 5 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运动并呼吸训练康复治疗后,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情况,改善其吸气肌功能与肺功能,提高临床效果, 从而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摘要: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之一。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限制蛋白质等方式进行治疗,但难以完全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目前, 将中医药用于该病的治疗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应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为主,且疗效显 著,不良反应轻微。故本文从病因病机及中医药各治疗方式等多方面阐述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理 论依据。
摘要:肿瘤疾病是威胁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临床治疗肿瘤疾病多以手术、放疗、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为主。随着现代肿瘤治 疗的发展,中医肿瘤学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治疗经验,其辨证分型和对症施治的临床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防治各类良恶性肿瘤 中有着显著的价值,现就中医药抗肿瘤的基础理论、作用机制、药物实践及其他中医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肿瘤疾病提供理论 依据。
摘要: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凤庆县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60 例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将其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孕检的 60 例非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将其作为对照组,开展前瞻 性研究。分析试验组孕妇瘢痕分级情况,比较两组孕妇阴道分娩、剖宫产情况、子宫下段厚度;分析两组孕妇剖宫产原因,比较两组孕 妇出血量、新生儿 1 min 阿氏(Apgar)评分。结果 试验组中Ⅰ级瘢痕孕妇占比显著高于Ⅱ ~ Ⅳ级瘢痕孕妇占比;试验组的Ⅱ ~ Ⅳ级瘢痕 孕妇阴道分娩占比及Ⅰ级、Ⅱ ~ Ⅳ级瘢痕孕妇子宫下段厚度与对照组比均显著下降,且Ⅱ ~ Ⅳ级瘢痕孕妇显著低于Ⅰ级瘢痕孕妇;Ⅱ ~ Ⅳ 级瘢痕孕妇剖宫产分娩占比、产后 24 h、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Ⅱ ~ Ⅳ级瘢痕孕妇显著高于Ⅰ级瘢痕孕妇(均P<0.05);两 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宫缩乏力、产程异常占比及新生儿 1 min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 孕经阴道自然分娩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在进行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影响产妇生命体征,缓解产妇的疼痛感,提高新生儿 出生质量,同时需对子宫下段愈合情况进行评估,有效指导分娩方式的选择。
摘要: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分析血清 C 肽和 HbA1c 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关 系,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35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另 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 10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开展前瞻性研究。将试验组患者按照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未合并组(79 例)和 合并组(56 例)。将对照组和试验组研究对象血清 C 肽、HbA1c 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比较血清 C 肽、HbA1c 对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 漏诊率、误诊率;比较未合并组和合并组患者血清 C 肽、HbA1c 水平;分析血清 C 肽、HbA1c 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 组患者血清 C 肽水平与对照组比显著下降,HbA1c 水平与对照组比显著升高(均P<0.05);血清 C 肽、HbA1c 诊断糖尿病的准确率、漏诊 率、误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组患者血清 C 肽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组,HbA1c 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组(均 P<0.05);血清 C 肽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呈负相关,HbA1c 与其呈正相关(r = -0.726、0.546,均P<0.05)。结论 血清 C 肽、HbA1c 检 测对 2 型糖尿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早期检出糖尿病,且可有效预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地址:北京朝阳区北沙滩1号16信箱
邮编:100083
电话:010-64882183 64883630
E-mail:xdyx2020@vip.163.com
温馨提示:建议您使用Chrome80、火狐74+、IE11浏览器 ,当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影响部分功能正常使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