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编辑部官网!【中国医师协会系列期刊】
首页 > 2024年第8卷第20期文章目次
  • 2024年第8卷第2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
    • 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术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 疾病控制情况及疼痛的影响

      2024, 8(20):1-3.

      摘要 (14) HTML (0) PDF 1.94 M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b-PTX)对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治疗该疾病提供 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12 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8 例需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 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盐酸吡柔比星 + 环磷酰胺进行治疗,对照组 44 例患者同时联合紫杉醇治疗,观察组 44 例患者联合 Ab-PTX 治疗。 21 d 为 1 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化疗 4 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临床疗效,化疗前和化疗 4 个疗程后血清学指标水平,以及 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与化疗前比,化疗 4 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 血小板第 4 因子(PF4)、糖链抗原 125(CA125)、中期因子(MK)、糖链抗原 15-3(CA15-3)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 低;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 Ab-PTX 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 的治疗效果,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且安全性较高。

    •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在产褥期乳腺炎患者治疗中的 可行性评估

      2024, 8(20):4-6.

      摘要 (27) HTML (0) PDF 1.94 M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在产褥期乳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提升该病的临床疗效提供支撑 依据。方法 选取 2023 年 2 月至 2024 年 2 月广州市天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82 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 别为对照组(41 例,予以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结合穴位按摩)和观察组(41 例,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消失时间、肿块消失时间、继续母乳喂养率,治疗前和治疗 1 周后的血液学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 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继续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肿块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14 d 后 两组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 疗和穴位按摩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褥期乳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乳腺组织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提 升母乳喂养率。

    • 经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 对其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 8(20):7-9.

      摘要 (13) HTML (0) PDF 1.94 M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分别采用经环乳晕与放射状切口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安全性,为进一步 提升手术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122 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根据 切口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 61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 3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 6 d 的血清细胞因子,术后 3 个月的生活质量,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 况。结果 术后 3 个月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 更少,瘢痕长度更短;与术前比,术后 6 d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 均低于对照组;术后 3 个月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比对 照组高;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 应用经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缩短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缩短瘢痕长度,减轻对机体造成的炎症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 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4, 8(20):10-12.

      摘要 (16) HTML (0) PDF 1.96 M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对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间在扬州大学附属兴化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 71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患者意愿选择治疗方案并分为对照组 (35 例,保乳术)与观察组(36 例,保乳术 + 术前新辅助化疗,14 d 为 1 个周期,于 4 个周期后进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 随访 6 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发生 1 例失访情况,经严格筛选与复核,最终确认纳入研究总例数为 69 例,具体分组情况为:对照组 34 例,观察组 35 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6 个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 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 125(CA125)、糖类抗原 153(CA153)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 组;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的治疗策略,能够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且安 全性较高。

    • 全程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 自我效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4, 8(20):13-15.

      摘要 (10) HTML (0) PDF 1.96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全程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症状、自我效能、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 取 2023 年 8 月至 2024 年 3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 200 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均采用全身静脉化疗疗法),以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100 例。对照组患者化疗期间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实施全程集束化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以及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干预 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 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CD4+ 百分比及两组患者 CD4+ /CD8+ 比值均升高,且观察组 CD4+ 百分比及 CD4+ /CD8+ 比值 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CD8+ 百分比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乳腺 癌化疗患者采用全程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减轻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自身护理效能感,并能够改善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 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激素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2024, 8(20):16-19.

      摘要 (171) HTML (0) PDF 1.89 M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一种良性乳腺炎症性疾病,是临床中较为罕见的乳腺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疼痛、红肿等,其 病程长,存在局部肿块,但是有关其具体的病机和病因还尚未明确,但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创伤等因素有关。该病多 见于年轻女性,尤其是处于生育期的妇女。现阶段临床中在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手段主要为手术治疗、药物治 疗、中医治疗及综合治疗等,然而现阶段还缺乏规范且统一的治疗方法,肉芽肿性乳腺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针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激素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防治提供 参考。

    • >临床研究
    • 艾司氯胺酮在脊柱后路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镇痛的观察

      2024, 8(20):20-23.

      摘要 (15) HTML (0) PDF 1.98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脊柱后路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期镇痛、镇静情况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遵义 医科大学第五附属 ( 珠海 ) 医院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4 月收治的 60 例在择期全麻下行脊柱后路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照组(30 例)和试验组(30 例)。在手术结束前大约 30 min,予以对照组舒芬太尼镇痛,予以试验组艾司氯胺酮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气 管拔管时间、停留复苏室时间,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拔管后 5 min(T2)、拔管后 30 min(T3)、拔管后 1 h(T4)及拔管后 2 h(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术后 4、8、12、24 、48 h 镇痛和镇静情况,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 者停留复苏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5 时,两组患者 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先升高后降低,T1~T5 时试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 4 h 到术后 48 h,两组患者视 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两组患者 Ramasy 镇静评分均降低,且术后各时间点试验组患者 VAS 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 组,Ramasy 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比于舒芬太尼,艾司氯胺酮应用在脊柱后路手术中能发挥更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平稳患者血压与心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同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替罗非班联合强化降脂在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救治中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2024, 8(20):24-27.

      摘要 (14) HTML (0) PDF 1.97 M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在强化降脂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化 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 91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 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 [45 例,接受常规治疗手段(包括一般处理、溶栓、抗凝等)与强化降脂治疗 ] 与替罗非班组(46 例,常规治疗 组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2 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Barthel 指数(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 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 [91.30%(42/46)高于 68.89%(31/4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 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丙二醛(MDA)水平均降低,BI、ADL 评分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且 替罗非班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常规治疗组均更大(均P<0.05);常规治疗组与替罗非班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 [11.11%(5/45)对比 17.39%(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强化降脂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治疗中能够降 低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改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糖皮质激素 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

      2024, 8(20):27-30.

      摘要 (23) HTML (0) PDF 1.97 M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肺炎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对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提高该疾病的 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 102 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两 组,单一组(51 例,接受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感染治疗,化痰、止咳、退热等对症治疗,以及甲泼尼龙治疗)和联合组(51 例,在单一组 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 7 d。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 7 d 后炎症因子、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高于单一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7 d 后两 组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降低,联合组均较单一组更低, 血清白细胞介素 -10(IL-10)、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均升高,联合组均较单一组更高;与单一组比,联合组患儿发绀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 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均缩短(均P<0.05)。结论 小儿重症肺炎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 疗可缓解患儿临床相关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氧合能力,改善肺功能,治疗效果较佳。

    • 宫安康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对稽留流产患者 清宫术后宫腔粘连及子宫恢复的影响

      2024, 8(20):31-33.

      摘要 (33) HTML (0) PDF 1.95 M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宫安康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对稽留流产术后患者宫腔粘连、子宫恢复、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 分析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广东顺德新容奇医院收治的 50 例稽留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清宫术治疗,术后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 组,其中常规组 24 例,术后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服用 21 d 停药 7 d 为 1 个周期,共治疗 2 个周期;联合组 26 例,术后宫腔内注 射 3 mL 宫安康,并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治疗,治疗周期同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 治疗 2 个周期后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治疗前与治疗 2 个周期后性激素水平,治疗 2、3 周后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 阴情况,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治疗 2 个周期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治疗 2 个周期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 2 个周期后血清雌二醇 (E2)水平升高,联合组高于常规组;血清促进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均降低,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联合组治 疗 2 周后 HCG 转阴率高于常规组;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 3 周后 HCG 转阴率、药物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宫安康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促进稽留流产患者术后恢复,提 高 HCG 转阴率,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宫腔粘连风险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利于子宫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研究

      2024, 8(20):34-36.

      摘要 (12) HTML (0) PDF 1.97 M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NSCLC 患者 301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151 例,常规化疗方案)和研究组(150 例,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以 21 d 为 1 个治疗周期,两组患者均进行 4 个治疗周 期,并维持治疗 1 年或至疾病进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4 个周期后临床疗效及维持治疗 1 年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情况,治疗前、治 疗 4 个周期后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治疗 4 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更 高,维持治疗 1 年后研究组患者 PFS 更长;与治疗前比,治疗 4 个周期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细 胞角蛋白 19 片段抗原 21-1(CYFRA21-1)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治疗 4 个周期后两组患者 CD3+ 、CD4+ 、CD4+ /CD8+ 水 平均降低,但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CD8+ 水平升高,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乏力、脱发、恶心呕吐、皮疹、 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 NSCLC 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 下调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减轻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延长生命周期,且安全性良好。

    • 不同术式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对患者超声指标的影响

      2024, 8(20):37-39.

      摘要 (14) HTML (0) PDF 1.95 M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对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超声指标、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 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于东莞台心医院接受治疗的 63 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方 法分为 A 组(31 例,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B 组(32 例,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两组均于术后随访 1 年。比较两组患者围 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 3、6 个月超声指标,术前及术后 6 个月性激素水平,随访期间妊娠结局。结果 B 组患者手术时间、血清 β- 人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长于 A 组;与术前比,术后 3、6 个月两组患者卵巢体积、窦卵泡个数均逐渐升高, 且 B 组均高于 A 组;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血清促卵泡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水平均降低,但 B 组均高于 A 组;随访期间,B 组患者未孕发生率低于 A 组,宫内妊娠发生率高于 A 组(均P<0.05)。结论 与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相 比,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手术时间、血清 β-HCG 恢复正常时间较长,但可维持患者性激素水平稳定,保留 患者卵巢功能并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 中 对其牙周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

      2024, 8(20):40-42.

      摘要 (21) HTML (0) PDF 1.95 M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对其牙周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 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3 年 11 月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13 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对照组(56 例,牙周基础治疗)与研究组(57 例,牙周基础治疗 + 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持续随访 3 个 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3 个月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 3 个月牙周功能、炎症因子,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 2、3 个月龈沟液中螺旋体 百分比。结果 与对照组比,治疗后 3 个月研究组患者疗效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3 个月两组患者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 (CAL)均缩短,且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 3 个月两组患者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 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3 个月两组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 -6(IL-6)、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2、3 个月两组患者龈沟液中螺旋体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均低于对 照组(均P<0.05)。结论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牙周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龈 沟液中螺旋体百分比。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 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2024, 8(20):43-45.

      摘要 (11) HTML (0) PDF 1.96 M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采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 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7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 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8 例,采用 DSA 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和干预组(38 例,采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联合 DSA 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治 疗)。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 90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24 h 的血管再通率,术前和术后 24 h 血清学指标水平,术前和术后 7 d 神经功能,术 前和术后 90 d 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 24 h 两组患者血 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水平均降低,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 与术前比,术后 7 d 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术后 90 d 两组患者 Barthel 指 数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将替罗非班静脉溶栓与 DSA 神经介入取栓相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提高血通 情况,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 子宫肌瘤患者应激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4, 8(20):46-48.

      摘要 (15) HTML (0) PDF 1.96 M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物右美托咪定的不同给药方式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应激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为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5 月收治 的 84 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42 例,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和研究组(42 例,单次静脉注射 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中(建立气腹 10 min)的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 24 h 应激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 应的发生情况。结论 与术前比,术中对照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上升,且研究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研 究组患者苏醒、拔管、应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 24 h 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均上升, 但研究组上升幅度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均P<0.05);研究组组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单次注射右美托咪定的方式进行麻醉,能够稳定生命体 征,缩短患者苏醒、拔管、应答时间,减轻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瑞舒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 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分析

      2024, 8(20):49-51.

      摘要 (13) HTML (0) PDF 1.95 M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应用瑞舒伐他汀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的 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2 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 60 例,以随机数字 表法分组,对照组(30 例)患者接受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30 例)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3 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律失常变化情况、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因子、血脂水平,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房性 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短阵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次数及血清丙二醛(MDA)、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 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经瑞舒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 脂水平,并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 贝伐珠单抗用于卵巢癌治疗中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2024, 8(20):52-54.

      摘要 (27) HTML (0) PDF 1.95 M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贝伐珠单抗用于卵巢癌治疗中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 将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 92 例早期卵巢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6 例,行紫杉醇 + 卡铂化疗)和研究组(46 例, 行紫杉醇 + 卡铂化疗 + 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两组患者均以 21 d 为 1 个周期,均治疗 6 个周期。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与不良反 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与治疗 6 个周期后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与治 疗前比,治疗 6 个周期后两组患者 CD3+ 百分比、CD4+ 百分比及 CD4+ /CD8+ 比值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 抗原 125(CA125)、糖类抗原 199(CA199)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予以贝伐珠单抗治疗可显著提高近期治疗效果,改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 平,且安全性较高。

    •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4, 8(20):55-57.

      摘要 (18) HTML (0) PDF 1.97 M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为 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苏州科技城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78 例单节段 LSS 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 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 例,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39 例,采用经皮内镜下 TLIF 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 6 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 6 个月影像学参数、腰椎功能,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 比,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椎间 隙高度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Cobb 角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 分均升高,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经 皮内镜下 TLIF 治疗单节段 LSS 患者可有效改善椎间隙高度与腰椎曲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 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 8(20):58-60.

      摘要 (12) HTML (0) PDF 1.97 M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不同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 考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东莞市虎门中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收治的 100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 组,单侧组(50 例,采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与双侧组(50 例,采用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 4 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 4 周腰椎功能、疼痛程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伤椎前缘压缩比与骨代谢 指标变化。结果 与双侧组比,单侧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均 P <0.05);与术前比,术 后 4 周两组患者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Cobb 角、伤椎前缘压缩比均降低,伤椎椎体前 缘高度、骨密度、骨钙素、25- 羟基维生素 D 水平均升高(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 入路方式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均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但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可减少透视次数、骨水泥用 量,还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

    • 右美托咪定对行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免疫指标 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4, 8(20):61-63.

      摘要 (19) HTML (0) PDF 1.97 M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免疫指标和炎症指标的影响,为肺癌根治术的麻醉方案制定和优化 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麻醉诱导前方法不同将阜宁县人民医院在 2019 年 2 月至 2024 年 2 月收治的 99 例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进行 分组,对照组(49 例,麻醉诱导前应用 1.0 μg/kg 体质量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和研究组(50 例,麻醉诱导前应用 1.0 μg/kg 体质量右美托咪 定),两组均观察至术后 48 h。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 48 h 免疫指标、炎症指标,以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更短,Ramsay 镇静评分更高;术后 48 h 两组患者外周血 CD4+ 、CD8+ 百分比及 CD4+ /CD8+ 比值较术前均降低,但研究组的下降幅度均小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 48 h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6)、白细胞介素 -8(IL-8)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的上升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麻醉时间、术 中出血量、尿量、补液量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前应 用右美托咪定可缩短苏醒时间,提高患者镇静效果,减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 Lvis 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对比研究 支架与 Enterprise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2024, 8(20):64-67.

      摘要 (15) HTML (0) PDF 2.42 M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 Lvis 支架与 Enterprise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栓塞效果、预后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 法 回顾性分析青海红十字医院 2020 年 9 月至 2023 年 9 月收治的 147 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辅助弹簧 圈栓塞术治疗,根据所使用的不同支架分为 Enterprise 支架组(72 例,动脉瘤个数 74 枚)和 Lvis 支架组(75 例,动脉瘤个数 78 枚)。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 Raymond 分级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和出院后 6 个月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结果 Lvis 支架组患 者术后即刻 Raymond 分级Ⅰ级占比高于 Enterprise 支架组,Ⅱ级、Ⅲ级占比低于 Enterprise 支架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 总发生率,出院时和出院后 6 个月 mR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 Enterprise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 内宽颈动脉瘤相比,Lvis 支架在术后即刻的栓塞效果更佳,但两种支架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短期预后情况相当。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与锁骨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 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4, 8(20):67-70.

      摘要 (19) HTML (0) PDF 1.97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与锁骨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泗洪医院收治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 86 例,以双色球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43 例,行锁骨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和研究组(43 例,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 8 个月。观察比较两 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 8 个月肩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骨折愈 合时间更短,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与术前比,术后 8 个月两组患者主观、客观评分及肩关节后伸、前屈、内收、外展活动度均升高, 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锁 骨钩钢板内固定与锁骨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相当,但相较于锁骨外侧解剖钢 板内固定,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且可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安全性较高。

    •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下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 步态参数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2024, 8(20):71-74.

      摘要 (43) HTML (0) PDF 1.97 M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下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提供参 考依据。方法 选取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收治的 60 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30 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30 例,接受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下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干预 2 个月。观察比较两 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疗效,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态参数、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 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及步 频、步速均升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支撑相和摆动相时长及 MEP 潜伏期、CMCT 均缩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短(均P<0.05)。 结论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下辅助应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可改善步态参数,进而优化平衡功能,且可缩短 MEP 和 CMCT 水平,综 合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 >中医中药
    • 强脊补肾汤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2024, 8(20):74-77.

      摘要 (16) HTML (0) PDF 2.05 M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强脊补肾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4 年 1 月洪洞县中医医院收治的 65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32 例,美洛昔康片 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与研究组(33 例,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强脊补肾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12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12 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 12 周后的临床指标 [ 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 晨僵时间、指地距、枕墙距 ]、实验室指标 [ 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17(IL-17)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 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12 周后两组 患者的 BASDAI、BASFI、血清 CRP、IL-17 水平及 ESR 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及指地距、枕墙距均缩短,且研 究组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给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强脊补肾汤与西药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 状,控制疾病活动度,改善脊柱活动功能,缩短晨僵时间,减轻体内炎症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 采用经方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脾失调型亚健康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4, 8(20):78-80.

      摘要 (11) HTML (0) PDF 1.96 M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肝脾失调型亚健康病症患者采用《伤寒论》经方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睡眠质量、疲 劳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104 例肝脾失调型亚健康病症患 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52 例。A 组患者接受药物、饮食、运动干预等常规治疗,B 组患者在 A 组的基础上 联合《伤寒论》经方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接受连续 2 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亚健康状态自评表(SRSHS)、疲劳评定量表(FAI)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 组患者 CD4+ 百分比、CD4+ /CD8+ 比值均升高,且 B 组均高于 A 组,两组患者 CD8+ 百分比均降低,且 B 组低于 A 组;与治疗前比,治 疗后两组患者 PSQI、SRSHS、FAI 评分均降低,且 B 组均低于 A 组;治疗期间 B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 A 组更低(均P<0.05)。 结论 对肝脾失调型亚健康病症患者采用《伤寒论》经方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亚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免 疫功能,且治疗安全性高。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推拿联合牵引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4, 8(20):81-83.

      摘要 (14) HTML (0) PDF 1.94 M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推拿联合牵引治疗对其腰部活动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 供依据。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东亭分院于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2 月收治的 151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 照组(75 例,热敷、姿势纠正、红外线照射等常规治疗 + 牵引治疗)和研究组(76 例,常规治疗 + 牵引 + 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指标、腰部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 疗后研究组患者疗效比对照组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直腿抬高(SLR)角度及前屈、后伸、侧弯角度较治疗前均增大,且 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 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推拿联合牵引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 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直腿抬高角度、腰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 中药坐浴联合痔疮穴针刺治疗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 中医证候积分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4, 8(20):84-86.

      摘要 (13) HTML (0) PDF 1.94 M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坐浴联合痔疮穴针刺治疗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 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2 年 4 月至 2024 年 3 月南京市高淳中医院收治的 62 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31 例,对症治疗 + 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治疗)和研究组(31 例,对症治疗 + 中药坐浴 + 痔疮穴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2 周,评估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及 Wexner 肛门失禁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肛周肿痛、伤口不敛、创面焮 热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 介素 -6(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Wexner 肛门失禁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且研究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中药坐浴联合痔疮穴针刺治疗可有效降低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 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体内炎症反应,促进肛门功能的恢复。

    • 中药止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应用 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24, 8(20):87-89.

      摘要 (18) HTML (0) PDF 1.96 M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止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5 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 40 例经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 20 例。对照组术后使用双氯芬酸钠治疗, 观察组术后使用中药止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两组均治疗 7 d,并于治疗后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 消肿、止痛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用药前、用药后 12 h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用药前比,用药后 6、 12、24 h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用药后 6、12、24 h 观察组 VAS 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消肿时 间、止痛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用药前比,用药后 12 h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8 水 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止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用于骨折术后患者中,可缓解疼痛,缩短消肿和止痛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未增加药物不良 反应,安全性良好。

    • 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骨关节代谢物紊乱状态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2024, 8(20):90-92.

      摘要 (16) HTML (0) PDF 1.94 M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4 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66 例 RA 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3 例,抗风湿、激素类药物 等常规治疗)和研究组(33 例,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4 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4 周 后的躯体症状改善情况、骨关节代谢物 [ 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基质金属蛋白酶 -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3)] 水平、炎症因子 [ 血清 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 -1β(IL-1β)] 水平,以及视觉模拟量表(VAS) 疼痛评分、28 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 4 周后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血清 MMP-1、MMP-3、CRP、TNF-α、IL-1β 水平及 VAS 疼痛评分、DAS-28 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晨僵持续时间均缩短,且研究 组短于对照组;血清 BMPs 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辅助治疗 RA 患者,有利于缓解患者 的关节肿胀、疼痛症状,缩短晨僵持续时间,改善骨关节代谢物紊乱状态,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

    • 血栓心脉宁胶囊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的研究 、瑞舒伐他汀钙

      2024, 8(20):93-95.

      摘要 (16) HTML (0) PDF 1.97 M (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血栓心脉宁胶囊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钙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术后对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 2022 年 6 月至 2024 年 1 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接受 PCI 治疗的 108 例 AMI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 例,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结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和联合组(54 例,在对照组 的基础上联合血栓心脉宁胶囊治疗)。两组患者 PCI 术后至少随访 3 个月,随访期间持续服用相应治疗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 功能、心肌损伤、炎症因子等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 白Ⅰ(cTn 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 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联合组患者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血栓心 脉宁胶囊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能够改善 AMI 患者 PCI 术后心功能、心肌损伤,抑制术后炎症反应,还能在一定程 度上预防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桑菊饮加减治疗风热犯肺证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4, 8(20):96-98.

      摘要 (22) HTML (0) PDF 1.96 M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桑菊饮加减对治疗风热犯肺证小儿咳嗽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2 年 3 月至 2024 年 3 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 80 例风热犯肺证咳嗽患儿分为两组,常规组(40 例,接 受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规对症治疗)和联合组(40 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桑菊饮加减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 5 d。观察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相关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儿临床疗 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痰黄而稠、鼻塞、发热恶风积分及白细胞计数(WBC)、血清 C- 反 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 A(SAA)水平均降低,联合组均较常规组均更低;治疗期间联合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均P<0.05)。结论 采用桑菊饮加减治疗风热犯肺证小儿咳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

    • >诊疗技术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红细胞分布宽度 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4, 8(20):99-102.

      摘要 (14) HTML (0) PDF 2.03 M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改善 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卵巢癌根治术治疗的 108 例患者的临床资 料,并根据术后化疗后 1 年内预后情况,将发现新发病灶、复发、转移等疾病进展或癌因性死亡判定为预后不良组(26 例),其余为预 后良好组(82 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 NLR、RDW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NLR、RDW 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 NLR、RDW 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 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卵巢癌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 示,NLR、RDW 高表达均为卵巢癌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5.181、6.726,均P<0.05);以 NLR、RDW 检测结果为检验变 量,预后良好组 =0、预后不良组 =1 为效应变量,绘制 ROC 曲线,NLR 诊断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 0.882,灵敏度为 85.50%, 特异度为 90.20%;RDW 诊断预后的 AUC 值为 0.773,灵敏度为 69.20%,特异度为 91.50%,NLR 较 RDW 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高(P<0.05)。结论 NLR、RDW 升高均为卵巢癌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 NLR、RDW 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预后不良 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NLR 较 RDW 的诊断价值更高。

    • 18 对弥漫性大 F- 氟脱氧葡萄糖 B 细胞淋巴瘤化疗疗效评的估效能分析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肿瘤代谢参数

      2024, 8(20):102-106.

      摘要 (14) HTML (0) PDF 2.36 M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 18F-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肿瘤代谢参数水平对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DLBCL)化疗疗效的评估效能,分析其代谢参数水平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 2022 年 7 月至 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61 例 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环磷酰胺 + 阿霉素 + 长春新碱 + 泼尼松(CHOP)方案进行化疗, 或加入利妥昔单抗(R-CHOP)进行化疗,化疗前及化疗中期(21 d 为 1 个疗程,化疗 2~4 个疗程结束时)行 18F-FDG PET/CT 检查,在化 疗 2~4 个疗程后,依据化疗效果将其分为完全缓解(CR)组(37 例)和非 CR 组(24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前后 18F-FDG PET/CT 检查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肿瘤代谢体积(MTV)、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肿瘤 代谢参数对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CR 组患者肿瘤代谢参数(TLG、MTV、SUVmax)水平均低于非 CR 组;ROC 曲线分析显示, TLG、MTV、SUVmax 对 DLBCL 患者化疗疗效预测的 AUC 值分别为 0.750、0.852、0.711,其中 MTV 最高,其次是 TLG(均P<0.05)。 结论 18F-FDG PET/CT 的肿瘤代谢参数 TLG、MTV、SUVmax 在评估 DLBCL 患者化疗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较低的肿瘤代谢参 数与更好的临床疗效相关,这些代谢指标可以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有效指标。

    • >预防医学
    • 亳州地区围产期 B 族链球菌基因分型及耐药性研究

      2024, 8(20):106-109.

      摘要 (35) HTML (0) PDF 1.97 M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亳州地区围产期孕妇 B 族链球菌(GBS)感染状况、血清学分型及耐药基因分布特征,为围产期孕妇 GBS 感染 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亳州市中医院妇产科产检的 310 例 35~37 周围产期孕妇的产检资 料,进行阴道和直肠拭子联合采样,经细菌培养后选取可疑 GBS 菌落,通过革兰染色、环磷酸腺苷试验(CAMP)后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 仪获得 GBS 菌株,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 AST-GP67 药敏卡进行 GBS 药敏试验。采用胶乳凝集法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 对 GBS 进行血清分型和基因分型,分别记录每株 GBS 对应的血清型和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 GBS 耐药基因。统计 GBS 菌株的血清分型及基因分型情况、GBS 菌株耐药情况及不同血清型的 GBS 红霉素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 310 例孕妇中 GBS 阳性 的 51 例,阳性率为 16.45%;血清学分型有 5 种类型,分别为Ⅰ a、Ⅰ b、Ⅱ、Ⅲ、Ⅴ型,以Ⅲ、Ⅰ b、Ⅰ a 型为主,占比分别为 47.06%、 23.53%、19.61%,主要的基因分型为 ST19 型、ST23 型,其中 ST19 型占比最高,为 39.22%,高于其他基因分型占比(均P<0.05); GBS 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红霉素耐药率最高为 78.34%,其次是克林霉素耐药率为 70.59%,四环素耐药率为 58.58%。GBS 携带耐药性基因包括ermA、ermB、ermTR、mefE 及mefA,其中ermB 和mefE 占比最高,均为 54.90%。GBS 血清学分型与基因分型的比较中,GBS 基因型在Ⅰ a 型中 ST23 占比最高,在Ⅰ b 型中 ST19 占比最高,在Ⅲ型中 ST19 占 比最高,在三者分布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BS 血清学分型与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结论 亳州地区围产期孕妇 GBS 感染率较高,最常见的血清型是Ⅲ型,基因型以 ST19 型为主。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 环素、左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主要携带的耐药基因为ermB、ermA、ermTR,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规范治 疗 GBS 感染的围产期孕妇。

    • 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 8(20):110-113.

      摘要 (13) HTML (0) PDF 2.13 M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行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指关节功能恢复提供参考。方 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149 例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随访 3 个月,术后 3 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总分 <80 分的患者纳入恢复不良组 (62 例),总分≥ 80 分的患者纳入恢复良好组(87 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 析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恢复不良组患者中断指伤行为为机械绞伤、离断平面为近节 的占比均高于恢复良好组;恢复不良组患者中离断性质为未完全离断、术后心理状态为良好、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良好、未发生术后伤 口感染的患者占比均低于恢复良好组;术后 2 周恢复良好组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C- 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恢 复不良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断指性质为机械绞伤、离断平面为近节均是影响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离断性质为 未完全离断、术后心理状态为良好、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为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的保护因素(OR=11.842、8.084、0.076、0.094、0.052, 均P<0.05)。结论 断指性质为机械绞伤、离断平面均为近节是影响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离断性质为未完全离断、术后心 理状态为良好、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为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的保护因素,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 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的成功率。

    • 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 8(20):114-116.

      摘要 (29) HTML (0) PDF 1.96 M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远期预后,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有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 120 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 12 个月。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mRS)分析患者远期预后情况,根据分值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9 例,mRS 评分 >2)和预后不良组 (41 例,mRS 评分 0~2)。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 分析,筛选自身免疫性脑炎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 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中,预后良好组患者 79 例,占比 65.83%(79/120), 预后不良组患者 41 例,占比 34.17%(41/120)。单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意识障碍构成比、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构成比均高于预后 良好组,早期免疫治疗构成比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疾病类型、基础疾病、病程、MRI 检查结果 异常构成比、脑电图异常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远期预后结果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 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意识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均是影响 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OR=1.113、3.868,均P<0.05),早期免疫治疗是影响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远期预后的保护因 素(OR=0.311,P<0.05)。结论 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远期预后与早期免疫治疗、意识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围绕上述 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临床预后。

    • 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探讨

      2024, 8(20):117-119.

      摘要 (20) HTML (0) PDF 1.96 M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50 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25 例, Gensini 评分≤ 48 分)和重度组(25 例,Gensini 评分 >48 分)。两组患者均进行糖、脂代谢指标及肠道菌群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 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 (TC)、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及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双歧杆菌、乳酸菌属丰度;分析血清 TMAO 水平、肠道菌群属丰度与 Gensini 评分、血清 HbA1c、FPG 的相关性。结果 与轻度组比,重度组患者的血清 HbA1c、FPG 水平及血清 TMAO 水平均更高;经 Pearson 分析 显示,Gensini 评分与血清 TMAO 水平呈正相关;血清 HbA1c、FPG 水平与血清 TMAO、大肠杆菌属丰度、埃希氏菌属丰度呈正相关,与 双歧杆菌属丰度、乳酸菌属丰度呈负相关(均P<0.05),与轻度组比,重度组患者的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属丰度均升高,双歧杆菌、乳 酸菌属丰度均降低,但两组患者肠道菌属丰度和血清 HDL-C、LDL-C、TG、TC 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 论 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 TMAO 水平、肠道菌群数量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早期测定患者的血清 TMAO 水平及肠道菌 群属丰度,有利于对冠脉病变程度的早期评估,能为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早期预警模型构建

      2024, 8(20):120-123.

      摘要 (18) HTML (0) PDF 2.09 M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早期预警模型,为临床预防 POD 的 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9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收治的 231 例 TAAD 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术 后 7 d 内有无 POD 分为 POD 组(83 例)和非 POD 组(148 例)。统计患者术后 7 d 谵妄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 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风险预测评分模型,比较 POD 组与非 POD 组预警模型评 分,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 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评估预警模型在 POD 预判中的价值。结果 231 例 TAAD 患者术后 7 d 内谵妄的发生率为 35.93%(83/231),POD 持续时间 1~15 d,平均(5.47±3.92)d;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 >57.21 岁、术前血乳酸(BLA)>2.21 mmol/L,深低温停循环(DHCA)时间 >33.59 min,心脏重症监护室(CCU)住院时 间 >8.27 d、术后合并其他并发症均为 TAAD 患者发生 POD 的危险因素,效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OR=1.058、5.484、1.194、2.644、 5.497,均P<0.05);根据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风险预测评分模型,获得本预警模型评分标准:年龄 >57.21 岁、DHCA 时间 >33.59 min、CCU 住院时间 >8.27 d 均评为 1 分,术前 BLA>2.21 mmol/L、术后合并其他并发症均评为 2 分,总分为 0~7 分,不符合取 0 分,符合则取其对应分值。POD 组患者预警模型评分显著高于非 POD 组(P<0.05)。ROC 曲线结果显示,预警模型评分曲线下面积为 0.926(95%CI:0.893~0.959,P<0.05),该模型临界值 3.5 分、敏感度 0.880、特异性 0.797、约登指数 0.677,H-L 检验表明预测值和观 察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2.983,P>0.05),证实其工作效能良好。结论 年龄 >57.21 岁、术前 BLA>2.21 mmol/L,DHCA 时间 >33.59 min,CCU 住院时间 >8.27 d、术后合并其他并发症均是 TAAD 患者发生 POD 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 TAAD 患者 POD 早期预警模 型具备较佳预测效能,可有效区分出低危与高危患者。

    • >临床护理
    • 改良露指指环翻盖式手套约束器在重症监护室躁动患者 保护性约束应用中的临床效果

      2024, 8(20):124-126.

      摘要 (13) HTML (0) PDF 1.96 M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重症监护室(ICU)躁动患者应用改良露指指环翻盖式手套约束器的效果与安全性,以及对其应用效果的满意 度。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 ICU 接受约束干预的 150 例躁动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照组与观察组,各 75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球拍约束带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露指指环翻盖式手套约束器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 Richmond 躁动-?镇静评分下降≤ 2 分。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约束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局部皮肤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约束带脱落、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约束时间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动自由度、舒适度、安全性、耐用性、心理接受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ICU 躁 动患者接受改良露指指环翻盖式手套约束器干预增强了约束效果,降低其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提升安全性,有助于提高护理满 意度。

    • 基于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Rockall 危险性积分的分层干预

      2024, 8(20):127-129.

      摘要 (15) HTML (0) PDF 1.96 M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 Rockall 危险性积分的分层干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症状、健康行为评分及不良事件发 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治疗的 69 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分为两组。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34 例)患者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35 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 础上进行基于 Rockall 危险性积分的分层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干预前后心理症状、健康 行为评分,以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患者止血、呕吐消失、肠鸣音消失时间均较短;与干预前比, 干预后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各维度心理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促 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 Ⅱ)中各维度健康行为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基于 Rockall 危险性积分的分层干预可有效缩短其各项临床症状 改善时间,且对患者心理症状、健康行为均具有改善作用,安全性良好。

    • >综述
    • 紫云英苷抗肿瘤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2024, 8(20):130-133.

      摘要 (37) HTML (0) PDF 1.94 M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紫云英苷(AG)又名山奈酚 3- 葡萄糖苷、黄芪苷,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中。AG 具有抗肿瘤的药理作用, 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来控制各种类型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随着国内外对 AG 药理特性的深入研究,其作用涉及多种 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现就 AG 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 AG 在癌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替罗非班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分析

      2024, 8(20):134-137.

      摘要 (14) HTML (0) PDF 1.94 M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而言,把握住溶栓时机,实施有效的溶栓治疗,不但可消除血栓、促进脑血流供应的恢复,还 能减轻脑部损伤程度。替罗非班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近年来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因此,本文将分别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替罗非班的药理作用和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应用进展情况等 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行性方案。

    • 从“痰瘀滞虚”理论探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2024, 8(20):138-141.

      摘要 (32) HTML (0) PDF 1.94 M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 和缺氧的心脏疾病。关于冠心病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目前尚未有全面且明确的科学解释,这使得现代医学在治疗 该病症时仍缺乏针对性和理想的手段。中医学并无“冠心病”病名,据其症状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病”范畴。《金匮要略》概括胸痹 的病机为阳微阴弦,上焦阳气衰弱,中下焦阴寒之邪上犯,临床上冠心病患者病机大多虚实夹杂,病情错综复杂,提出“痰瘀滞虚”理 论能够更好地切中冠心病临床病机。本文主要从“痰瘀滞虚”理论讨论冠心病的核心病机、其近年来生物学研究基础及辨证论治等方面 内容并进行综述,从而为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 >经验交流
    • 丁苯酞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4, 8(20):142-144.

      摘要 (19) HTML (0) PDF 1.95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高该疾病的治 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合肥市妇幼保健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收治的 91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组 (45 例,采用控制血压、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和联合组(46 例,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治疗 疗程均为 2 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和治疗 1、2 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前和治疗 2 周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 变化。结果 治疗 1、2 周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联合组均较常规组更 低;治疗 2 周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与治疗前比均降低,联合组均较常规组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 2 周后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升高,联合组均较常规组更高,血清一氧化氮(NO) 均降低,联合组较常规组更低(均P<0.05)。结论 采用控制血压、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 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纠正血液高黏状态,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2024年第8卷第20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地址:北京朝阳区北沙滩1号16信箱

邮编:100083

电话:010-64882183 64883630

E-mail:xdyx2020@vip.163.com


温馨提示:建议您使用Chrome80、火狐74+、IE11浏览器 ,当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影响部分功能正常使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