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8(24):1-4.
摘要:目的 探究肿瘤微环境(TME)下肿瘤转移相关蛋白 1(MTA1)表达情况及其在食管鳞癌上皮细胞间质化(EMT)和转移机 制,为今后临床治疗食管鳞癌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测定并比较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及不 同类型食管鳞癌细胞中 MTA1 mRNA 表达情况;选择表达量最高的食管鳞癌细胞株用于构建敲低 MTA1 表达的食管鳞癌细胞系 KYSE410 细胞(siMTA1 组),同时构建正常 MTA1 表达的 KYSE410 细胞(siNC 组);分析 TME 培养对 siMTA1 组与 siNC 组 KYSE410 细胞中 MTA1 mRNA 表达的影响;在 TME 培养下,采用超敏型细胞增殖检测试剂(CCK-8)检测 siMTA1 组与 siNC 组 KYSE410 细胞增殖情况; Transwell 小室试验检测 siMTA1 组与 siNC 组 KYSE410 细胞侵袭与转移情况、RT-qPCR 法检测 siMTA1 组与 siNC 组 KYSE410 细胞 EMT 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mRNA 相对表达量。结果 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30、KYSE150、KYSE410、 KYSE450)的 MTA1 mRNA 表达量均高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 HET-1A,且 KYSE410 细胞株表达量最高;常规培养、TME 下 siNC 组 MTA1 mRNA 相对表达量均高于 siMTA1 组;与常规培养比,TME 培养下 siNC 组、siMTA1 组 MTA1 mRNA 相对表达量均较高;TME 培养条件下,siNC 组 KYSE410 细胞侵袭数量、转移数量均高于 siMTA1 组;TME 培养条件下,siNC 组 KYSE410 细胞 EMT 相关分子 E-cad mRNA 相对表达量低于 siMTA1 组,N-cad mRNA 相对表达量高于 siMTA1 组(均P<0.05)。结论 食管鳞癌细胞中 MTA1 mRNA 表达量较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明显增加,且相较于常规培养条件,TME 培养条件下会显著促进 MTA1 的表达,MTA1 的敲低明显调节 EMT 相关分子的表达,抑制 KYSE410 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
2024, 8(24):5-7.
摘要:目的 分析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肺癌根治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疼痛、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 自治区人民医院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6 月收治的 84 例行胸腔镜肺段切除肺癌根治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将其分为单操作孔组(42 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肺癌根治术)与单孔组(42 例,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肺癌根治术),均于 术后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 1、3 d 疼痛情况,术前与术后 6 个月肺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单操作 孔组比,单孔组患者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均缩短;术后 1、3 d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单孔组均低于 单操作孔组;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单操作孔组患者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均降低,但单孔组均高于单操作 孔组;与单操作孔组比,单孔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均P<0.05)。结论 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肺癌根治术均可以获得良好 的手术效果,但与单操作孔相比,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肺癌根治术更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轻肺功能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2024, 8(24):8-10.
摘要: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超声刀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对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南京市中医院进行诊治的 82 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开展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 例,全胸腔镜 电凝钩切除术)和治疗组(41 例,全胸腔镜超声刀切除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进行为期 2 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术前 和术后 3 d 血清肾上腺素(E)、C- 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及 CD4+ 、CD8+ 百分比和 CD4+ /CD8+ 比值,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6)、白细胞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结果 与术前比,术后 3 d 两组患者的血清 E、CRP、COR、IL-6、IL-8、 TNF-α 水平及 CD8+ 百分比均升高,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CD4+ 百分比和 CD4+ /CD8+ 比值均下降,但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患者术后 1、2 年的中远期疗效(疾病复发率、转移率、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全胸腔镜电 凝钩切除术相比,对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全胸腔镜超声刀切除术治疗,患者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更轻微,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更小,且并未显 著增加疾病复发、转移风险和病死率,安全性良好。
2024, 8(24):11-13.
摘要: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地塞米松的镇痛效果,以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进行诊治的 100 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分为对照组(50 例,采用地塞米 松 +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和研究组(50 例,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右美托咪定肋间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时间、术后舒芬太 尼用量情况,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炎症因子、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镇痛时间长于 对照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与麻醉前比,拔出气管导管后 5、10 min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 降低,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与术前比,术后 24~48 h 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呈升高后降 低趋势,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后 6 h 比,术后 12~48 h 两组患者 VAS 疼痛评分均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地塞米松可延长镇痛效果,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并减轻炎症反应。
2024, 8(24):14-16.
摘要:目的 分析结核性脓胸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下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方案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 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7 月至 2023 年 4 月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 95 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 开胸组(47 例,行开胸纤维板剥脱术)和胸腔镜组(48 例,行电视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两组患者均随访 1 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 效、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 于开胸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开胸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胸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 1 年两组患者第 1 秒用 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占比(FEV1/FVC)、肺总量(TLC)均升高(均P<0.05), 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开胸纤维板剥脱术、电视胸腔镜下纤维板剥脱术均可提高患者肺功能,但与开 胸纤维板剥脱术相比,电视胸腔镜下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可有效改善其围术期指标,整体安全性高。
2024, 8(24):17-21.
摘要:目的 探讨 B、T 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和 T 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 -3(TIM-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相关性,为今后临床治疗肺腺癌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广西医科大学附 属民族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 58 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术后肿瘤组织样本,将其作为肿瘤组织组;另收集同期 58 例肺炎患者,取肺炎性组织样本,将其作为肺炎性组织组。比较两组组织中 BTLA、TIM-3 表达情况;分析 BTLA、TIM-3 表达与肺腺 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手术前后肺腺癌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分析 BTLA、TIM-3 表达与术后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的相关性。结果 与肺炎性组织相比,肺腺癌肿瘤组织中 BTLA 和 TIM-3 阳性表达率均更高;BTLA 阳性表达患者中 TNM 分期为Ⅱ、 Ⅲ期的患者占比均高于 BTLA 阴性表达患者;TIM-3 阳性表达患者中低分化及 TNM 分期为Ⅱ、Ⅲ期的患者占比均高于 TIM-3 阴性表达患 者;与术前比,术后 7d 患者外周血 CD4+ 水平、CD4+ /CD8+ 比值均升高,而 CD8+ 水平降低(均P<0.05)。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 示,BTLA 和 TIM-3 阳性表达率均与术后 7 d 外周血 CD3+ 、CD4+ 水平呈负相关,而与外周血 CD8+ 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BTLA 和 TIM-3 阳性表达率与 CD4+ /CD8+ 比值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TLA 和 TIM-3 在肺腺癌中高表达,且 BTLA 和 TIM-3 阳性表达率均与术后 7 d 外周血 CD3+ 、CD4+ 水平呈负相关,与术后 7 d 外周血 CD8+ 水平呈正相关,BTLA 与 TIM-3 有望成为监 测肺腺癌肿瘤免疫逃逸的临床指标。
2024, 8(24):21-24.
摘要:目的 探讨右侧开胸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提高该疾病疗效提供 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实施二尖瓣成形术的 6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将 其分为两组,传统组(30 例,行正中胸骨切口二尖瓣成形术)和微创组(30 例,行右侧开胸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 访 12 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 12 个月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 3、6、12 个月二尖瓣 反流发生情况。结果 与传统组比,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气管插管拔除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停留时间、引流管拔除 时间、ICU 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均更短,术中、术后引流量均更少;微创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与术前比,术后 12 个月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缩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均P<0.05),但组 间上述心功能指标及两组患者术后 3、6、12 个月二尖瓣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正中胸骨切口 二尖瓣成形术和右侧开胸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对心功能恢复效果相当,且二尖瓣反流情况较少,但采用右侧开胸小 切口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手术操作创伤更小,患者围术期恢复更快,且安全性较高。
2024, 8(24):24-27.
摘要:目的 分析凝血、纤溶指标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发生的预测价值,为改善患者预后 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6 月至 2024 年 6 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100 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 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根据其术后 7 d 内是否发生 MIRI 分为 MIRI 组(31 例)与非 MIRI 组(69 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 指标,以及术前、术后 6 h 凝血、纤溶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纤溶指标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MIRI 的预测效能。结果 非 MIRI 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 MIRI 组;与术前比,术后 6 h 两组患者 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D-D)及 MIRI 组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 -α2 纤溶酶抑制复合物(PIC)水平均升 高,但非 MIRI 组均低于 MIRI 组;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 MIRI 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均缩短(均P<0.05);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B、D-D、TAT、PAC 均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MIRI 发生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均P<0.05);非 MIRI 组患者手术前后 PT、TAT、PIC 水平及两组患者术后 6 h PT、APTT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 MIRI 组 比,非 MIRI 组的围术期指标更好,D-D、FIB、TAT、PAC 均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MIRI 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其预测 MIRI 的 发生有较高的临床效能。
2024, 8(24):28-31.
摘要:目的 研究葛根素通过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 1(SIRT1)/ 肿瘤抑制基因 P53 蛋白(P53)/ 核因子相关因子 2(NRF2) 通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发展进程的调控作用,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 SD 大鼠 36 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2 只)和模型组(24 只),对照组采用 0.1 mmol/L 柠檬酸缓冲液进行腹腔注射,模 型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以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分为糖尿病组(12 只)和葛根素组(12 只),对照组和糖 尿病组大鼠均采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进行干预,葛根素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葛根素干预。3 组大鼠均持续干预 12 周。观察比较 3 组大鼠 干预 4、8、12 周后晶状体浑浊程度,干预 12 周后晶状体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及晶状体 SIRT1、NRF2、P53、细胞核因子 κB(NF-κB)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 4、8、12 周后糖尿病组与葛根素组大鼠晶状体浑 浊程度均更高,干预 12 周后葛根组大鼠晶状体浑浊程度低于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干预 12 周后糖尿病组与葛根素组大鼠 MDA 水平 及 P53、NF-кB 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升高,葛根素组低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与葛根素组大鼠 SOD、GSH-PX 水平及 SIRT1、NRF2 蛋白质 表达水平均降低,葛根素组均高于糖尿病组(均P<0.05);干预 4、8 周后糖尿病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晶状体浑浊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均P>0.05)。结论 葛根素可通过调节 SIRT1/P53/NRF2 通路来调控大鼠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从而对大鼠的糖尿病性白内障的 进程起到改善作用。
2024, 8(24):32-36.
摘要:目的 探究携带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 RNA 纳米颗粒作为新型药物递送囊泡搭载紫杉醇,对于结肠肿瘤细胞的 增殖及凋亡水平的影响,以为临床治疗结肠肿瘤提供参考。方法 将人结肠癌 HCT116 细胞系细胞按照处理的方式不同分为 3 个组别, 分别为 A 组(单纯紫杉醇干预,干预浓度 60 ng/mL)、B 组(包裹紫杉醇的 RNA 纳米颗粒干预)及 C 组(包裹紫杉醇并搭载 EGFR 的 RNA 纳米颗粒干预),每组约 2×104 个细胞,直接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干预药物,3 组的培养时间均为 24 h。通过流式细胞仪及共聚焦 显微镜检测 Alexa647 偶联的搭载 EGFR 适配体的三接头 RNA(EGFRapt-3WJ)纳米颗粒在结肠细胞系 HCT116 中的 EGFR 靶向能力;采 用 CCK8 法检测 RNA 纳米颗粒搭载紫杉醇治疗后结肠肿瘤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的凋亡水平;采用蛋白免疫 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B 淋巴细胞瘤 -2 基因(BCL-2)及 B 淋巴细胞瘤 -2 基因相关 X 蛋白(Bax)表达水平。结果 共聚焦显微 镜结果证实,携带了 EGFR 抗体的 AF647 标记三接头 RNA(3WJ-EGFRapt-AF647)纳米颗粒对于结肠癌细胞系 HCT116 具有出色的特异 性靶向能力;C 组细胞吸光度值(OD)值低于 A、B 组,且 A 组低于 B 组;C 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 A、B 组,且 A 组高于 B 组; C 组细胞 BCL-2 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 A、B 组,且 A 组低于 B 组,Bax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 A、B 组,且 A 组高于 B 组(均P<0.05)。 结论 携带 EGFR 适配体的 RNA 纳米颗粒具备靶向递送紫杉醇的特点,显著抑制了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能促进细胞凋亡。
2024, 8(24):36-39.
摘要:目的 探讨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HRT)方案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提 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1 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78 例 RIF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对照组(39 例,HRT 方案进行内膜转化)和观察组 [39 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 HRT 方案进行内膜转化 ]。 比较两组患者转化日情况、移植日情况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比,转化日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更厚,孕酮水平更高,雌二 醇、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更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更高(均P<0.05);移植日两组患者平均 移植胚胎数、不同时期胚胎数和移植优胚率比较;两组患者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降调节后 HRT 方案可显著改善 RIF 患者 FET 的周期结局,提高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2024, 8(24):39-42.
摘要:目的 探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经内侧髌旁入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差异及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于襄汾县人民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 6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手术入 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2 例)和观察组(33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内侧髌旁入路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股内侧肌下入路手术,两组患 者术后均定期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 1、3、6 个月不同时间点膝关节 ROM,术前、术后 1 周疼痛程度,术 前、术后 1 个月临床效果及骨关节炎程度,以及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直腿抬高时 间、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直腿抬高及下地活动时间均较短,术后引流量较少,但手术时间较长;与术前比,术后 1、3、6 个月 两组患者膝关节 ROM 均呈持续升高趋势,且术后 1 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 Lonner 髌骨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术后 1 周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6.06%)低于对照组(1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内侧髌旁入路相比,股内侧肌下入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 术可有效缩短患者直腿抬高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加快膝关节活动度恢复速度,且降低其术后疼痛、骨关节炎程度, 改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同时安全性良好,但其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并不占优势。
2024, 8(24):43-45.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腰方肌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其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情况的影响,并分析其临 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 2023 年 3 月至 9 月收治的 80 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根据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40 例,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和联合组(40 例,采用腰方肌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优 良率,麻醉前(T0)、气腹前 10 min(T1)、气腹后 10 min(T2)及手术放气 5 min(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术后苏醒情况,以 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高于全麻组;T0~T3 时,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先升高后降低,且 T1、T2 时联合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全麻组;联合组患者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全 麻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全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采 用腰方肌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促进患者术后麻醉苏醒、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势,且安全性较高。
2024, 8(24):46-48.
摘要:目的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下肢血运重建的影响,为 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3 年 9 月收治的 63 例 ASO 患 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31 例,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和研究组(32 例,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 均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的临床疗效、再次血运重建率,术前及术后 1 个月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及术后 6 个月临床指 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降低,且研究组均更低; 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跛行距离均延长,且研究组更长;Rutherford 分级均降低, 且研究组更低(均P<0.05);术后 6 个月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O 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 术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整体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延长跛行距离,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再次血 运重建手术的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2024, 8(24):49-51.
摘要:目的 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肾综合征合并重度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 80 例心肾综合征合并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抗感染、补充血容量 及强心治疗等常规治疗,40 例)和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40 例)。两组患者均治疗 4 周并随访 3 个月。对比两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 24 h 尿量,血浆脑 利钠肽(BNP)及血清肌酐(Scr)、胱抑素 C(Cys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 以及随访期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LVEDD、LVESD 均缩短,且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血 浆 BNP 及血清 CysC、Scr、PCT、CRP、IL-6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LVEF 及血清 Ccr 及 24 h 尿量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 于对照组(均P<0.05),但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肾综合征合 并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肾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疾病转归。
2024, 8(24):52-54.
摘要:目的 分析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进行诊治的 100 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单一组(50 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 和联合组(50 例,在单一组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 1 周。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 1 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 疗 1 周后的炎症因子、肺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儿疗效高于单一组;治疗 1 周后两组患儿血清 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干扰素 -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联合组 较单一组更低;两组患儿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 1 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增大,且联合组均大于单一组 (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能够显著 控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肺部功能的优化,且安全性较高。
2024, 8(24):55-57.
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5 月至 2021 年 4 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 83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非解剖组(41 例,接受腹腔镜下 非解剖性肝切除术)与解剖组(42 例,接受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后随访 3 年。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 术后 7 d 炎症因子、肝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复发与生存情况。结果 解剖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非解剖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 时间均短于非解剖组;与术前比,术后 7 d 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8(IL-8)、白细胞介素 -10(IL-10)、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丙 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升高,但解剖组均低于非解剖组;解剖组总复发率低于非解 剖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相比, 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创伤小,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及肝功能损伤,术后患者恢复快,复发风险较低。
2024, 8(24):58-60.
摘要:目的 分析肩袖损伤术后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以期为后续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2 年 4 月至 2024 年 4 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 99 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 对照组(49 例)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50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2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 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日常功能活动、肩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简明健康状 况量表(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屈、后伸、内旋、外旋活动度均增大,且观察组 均大于对照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肩袖损伤术后患 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有助于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2024, 8(24):61-63.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与左西孟旦联合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急性 心力衰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 2021 年 9 月至 2024 年 4 月进行诊治的 280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 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单一组(140 例,接受左西孟旦治疗)和联合组(140 例,在单一组的基础上接受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 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心功能、N- 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炎症 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7 d 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 搏心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均高于单一组;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Tpro-BNP、超 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 -6(IL-6)、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单一 组;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均P<0.05)。结论 相较于单用左西孟旦药物,联合使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减轻 心力衰竭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与心血管循环,且安全性较高。
2024, 8(24):64-66.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中,应用一期缝合与 T 管引流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3 年 11 月苏州苏城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73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 例,随访期间脱落 1 例,最终纳入 36 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 +T 管引流)和观察组(36 例,随访期间脱落 1 例,最终纳入 35 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 术 + 一期缝合)。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 6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 72 h 炎症指标、应激指标,术前及术后 3、 6 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 6 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取石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与术前比,术后 72 h 两组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均上升,但观察 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 3、6 个月两组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 6 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较于 T 管引流,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中实施一期缝合不仅可改善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术期指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还能降低应激反应程度, 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2024, 8(24):67-69.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二甲双胍基础上,增加利拉鲁肽对 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 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收治的 101 例 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两组,一组为对照组 [50 例,接受基础治疗(调脂、降压、抗血小板聚集,饮食运动干预等,同时 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 二甲双胍治疗 ],另外一组为观察组(51 例,接受基础治疗 + 二甲双胍 + 利拉鲁肽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糖、心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 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 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降低,LVESD、LVEDD 均缩 短,LVEF 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幅度均更大(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 合利拉鲁肽对 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调节血糖,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024, 8(24):70-72.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 19-9 (CA19-9)、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于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收治的 115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两组,其中 A 组 57 例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B 组 58 例 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治疗后 3 个 月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以及治疗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3 个月,B 组患者总有效率较 A 组更高;与治 疗前比,治疗后 3 个月两组患者血清 CEA、CA19-9、AFP 及外周血 CD8+ 百分比均降低,外周血 CD3+ 、CD4+ 百分比及 CD4+ /CD8+ 比值 均升高,B 组变化幅度较 A 组均更大(均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原发性肝癌,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024, 8(24):73-76.
摘要:目的 探讨尿促性素联合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患者性激素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东莞市谢岗医院收治的 107 例 PCOS 伴不孕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3 例)和观察组(54 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来曲唑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尿促性素联合来曲唑治疗,每个月经周期视为 1 个疗程周期,所有患者最长接受 4 个周期治 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 12 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排卵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妊娠情况与流产情况。结果 与 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卵泡期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黄体生成素 (L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成熟卵泡数、排卵数、排卵率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但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促性素与来曲唑联合治疗 PCOS 伴不孕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优化卵泡质量,有效 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和生育潜力。
2024, 8(24):76-79.
摘要:目的 评估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4 月至 2024 年 3 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71 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 35 例采用常规措施(抗感 染、化痰、退热等)联合盐酸氨溴索;观察组 36 例采用常规措施、盐酸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均治疗 1 周并观察至出院。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1 周后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治疗 1 周后肺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治疗 1 周后观察组 临床总有效率高,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缩短;与治疗前比,治疗 1 周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白 细胞介素 -6(IL-6)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常规 措施、盐酸氨溴索结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高肺功能的同时还能减轻炎症反应,联合治疗效果明显。
2024, 8(24):79-82.
摘要:目的 探讨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引入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及不良 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12 月于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拟行 TKA 的 40 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全身 麻醉,20 例)、研究组(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20 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观察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时及 拔管时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麻醉相关指标及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麻醉前比,插管时、拔管时两组患 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先升高后降低,不同时间点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后 30 min 比,术后 6~48 h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不同时间点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住 院天数均缩短(均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术后 24 h 谵妄发生率比较,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老年 TKA 中引入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支持,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水平, 稳定生命体征,同时缩短苏醒时间、住院天数,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2024, 8(24):83-85.
摘要:目的 研究电刺激疗法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康复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选取 2022 年 11 月至 2024 年 4 月无锡嘉仕恒信医院收治的 81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 例,基础 治疗和常规康复锻炼)和观察组(40 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电刺激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 8 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 8 周 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 8 周后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表面肌电图指标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治疗 8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 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8 周后两组患者的 Berg 平衡量表(BBS)、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改良 Barthel 指数 (M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伸腕肌、肱二头 肌和肱三头肌肌电均方根(RMS)值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电刺激疗法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偏瘫 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受损肌肉功能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2024, 8(24):86-89.
摘要: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胃间质瘤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锡市锡 山人民医院 2019 年 9 月至 2023 年 10 月收治的 71 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 组(35 例,腹腔镜手术)和 B 组(36 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 3 d 应激指标,术中完整切除及 术后 6 个月复发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 组患者手术、术后排气、术后排便及住院时间均短于 A 组,B 组患者术 中出血量少于 A 组;与术前比,术后 3 d 两组患者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均升高,B 组均低于 A 组(均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完整切除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 胃间质瘤均能较好切除肿瘤组织,降低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但与腹腔镜手术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小,可改善患者 围术期指标及应激反应指标,安全性较好。
2024, 8(24):90-92.
摘要:目的 研究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 指标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2 年 11 月至 2023 年 11 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 治的 92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46 例,采用降温、止咳平喘、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 阿奇霉素序贯治 疗)和观察组(46 例,采用对症治疗 +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 +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 3 周。观察两组患 儿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儿退热、止咳、喘息消失、肺啰音消失、 X 线胸片复常时间均更短;治疗后两组患儿呼吸频率(RR)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 50% 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50%)、单位体质量潮气量(VT/kg)均上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 CD3+ 、CD4+ 百分比 及 CD4+ /CD8+ 比值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CD8+ 百分比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 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以缓解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感等临床症状,改善 提升肺功能和免疫功能。
2024, 8(24):93-95.
摘要:目的 评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不孕症患者性激素、炎症 因子及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1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 104 例 EMS 伴不孕症患者,通过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 例,失访 1 例)和观察组(52 例,失访 2 例),对照组行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联合 GnRH-a 治疗,疗程 6 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 12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 6 个月激素水平、炎 症因子指标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随访期间妊娠情况、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 6 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及白细胞介素 -8(IL-8)、白细胞介素 -6 (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 12 个月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均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 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 EMS 伴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降低复发率,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2024, 8(24):96-98.
摘要:目的 分析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肠癌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和改善作用,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 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19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 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 101 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50 例,FOLFOX(奥沙利铂 + 亚叶酸钙 + 氟尿嘧啶)化疗方案 ] 和观察组(51 例,贝伐珠单抗联合 FOLFOX 化疗方案)。14 d 为 1 个 化疗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 4 个周期。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 4 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 4 个周期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及肿瘤 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 4 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4 个周期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 白 A(IgA)、免疫球蛋白 G(IgG)水平、CD4+ 百分比、CD4+ /CD8+ 比值均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CD8+ 百分比均升高,但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糖类抗原 199(CA199)、糖类抗原 125(CA125)、糖类抗原 242(CA242)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均降低,且观 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 FOLFOX 化疗方案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免 疫受损,延长患者寿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好。
2024, 8(24):99-102.
摘要:目的 研究下肢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足底压力、 平衡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杨思医院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收治的 44 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根据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22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 PNF 治疗,联合组患者使用下肢 NMES 联合 PNF 治疗,均治疗 6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后患侧静态、动态足底压力,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及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患者患侧静态下足趾及试验组后足压力均升高;两组患者患侧静态下前足压力降低,但试验组足趾、前足、后足压力均高于对照组 (均P<0.05);两组患者患侧静态下中足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患 侧动态下中足、后足及试验组足趾压力均升高,试验组动态下足趾、后足压力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患侧动态下前足治疗 前后组间、组内及两组患者患侧动态下治疗后中足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BBS、 FMA 评分均升高,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下肢 NMES 联合 PNF 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足底压 力,提高其步态平衡与运动功能。
2024, 8(24):103-105.
摘要:目的 分析耳穴贴压对肝郁脾虚型肝炎后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为提升该疾 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12 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130 例肝郁脾虚型肝炎后综合征患者,按 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65 例,接受西医抗炎保肝和营养支持治疗 ] 和研究组 [65 例,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耳穴贴压)治疗 ]。 两组患者均治疗 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与心理状态。结果 研究组患 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30 d 后两组患者胁肋闷痛、抑郁、胃胀痛、喛气不舒、便溏浠、口淡缺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 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 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均降低,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 采用耳穴贴压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炎后综合征可以显著 改善患者肝功能,提升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心理状态。
2024, 8(24):106-108.
摘要: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咳嗽患者应用补肺汤加减对咳嗽症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 年 5 月至 2024 年 2 月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咳嗽患者 79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 例,行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和观察组 (40 例,行复方甲氧那明、补肺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2 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2 周后咳嗽症状积分与免疫指标,以 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 2 周后两组患者日间咳嗽症状、夜间咳嗽症状、咳嗽总积分均降低,观察组均 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 2 周后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M(IgM)及免疫球蛋白 G(IgG)水平均升 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肺汤 加减可改善肺癌术后慢性咳嗽患者咳嗽症状,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024, 8(24):109-111.
摘要: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对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第二性征发育、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12 月如东县中医院收治的 65 例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分为对照组(32 例,治疗期间失访 1 例,最终 31 例,给予亮丙瑞林治 疗)和研究组(33 例,治疗期间失访 1 例,最终 32 例,给予亮丙瑞林、知柏地黄丸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 6 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 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第二性征发育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均缩小,研究组均小于对照组;卵泡直径缩短,研究组短于对照组;血清促卵泡 激素(FSH)、雌二醇(E2)、N 端中段骨钙素(N-MI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 Ⅰ NP)水平及骨龄指数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 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柏地黄丸治疗女童中枢性性 早熟效果显著,可延缓第二性征发育,调节骨代谢指标,同时安全性良好。
2024, 8(24):112-114.
摘要:目的 研究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 2 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梗死 灶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收治 的 140 例 T2DM 合并 ACI 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过持续葡萄糖检测,根据 TIR 检测结果将其分为 4 组,Q1 组(30 例,TIR ≤ 64%)、 Q2 组(75 例,TIR>64%~79%)、Q3 组(20 例,TIR >79%~89%)、Q4 组(15 例,TIR>89%)。观察比较入院后 4 组患者的 TIR、颈 动脉内中膜厚度、最大梗死层面直径、梗死灶数量,并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分析 TIR 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大梗死层面直径、梗 死灶数量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后 4 组患者 TIR 均呈逐渐升高趋势,Q4 组均较 Q1、Q2、Q3 组更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呈逐渐减少趋 势,Q4 组均较 Q1、Q2、Q3 组更少,最大梗死层面直径均呈逐渐缩小趋势,Q4 组均较 Q1、Q2、Q3 组更小,梗死灶数量均呈逐渐减少 趋势,Q4 组均较 Q1、Q2、Q3 组更少;经 Pearson 分析结果显示,TIR 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大梗死层面直径、梗死灶数量均呈负相 关(均P<0.05)。结论 T2DM 合并 ACI 患者 TIR 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大梗死层面直径、梗死灶特征呈负相关,TIR 值越低,脑梗 病情越重,临床可根据 TIR 值的检测结果对该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诊治。
2024, 8(24):115-117.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妊娠期孕妇并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山市中医 医院 2023 年 5 月至 2024 年 5 月收治的 102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糖尿病组(102 例),另将同期在昆山市中医医院 进行产检的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纳入健康组(103 例)。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指标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中,筛选妊娠期孕妇并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健康组比,糖尿病组年龄≥ 35 岁、有糖尿病家 族史、经产的孕妇占比均更高;孕前 BMI、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更高,血清脂联素(APN) 水平更低;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赋值并纳入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结果发现,年龄≥ 35 岁、孕前 BMI 高、有糖 尿病家族史、血清 APN 水平低、HOMA-IR 高均为妊娠期孕妇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 35 岁、孕前 BMI 高、 有糖尿病家族史、血清 APN 水平低、HOMA-IR 高均为妊娠期孕妇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根据结果制 定预防措施,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病风险。
2024, 8(24):118-121.
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内环境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 HR-HPV 感染及宫颈癌提供相应 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光华医院于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期间进行妇科检查的 100 例受检者的体检资料,根据 HR-HPV 感染 检测结果将其分为 HR-HPV 阴性组(65 例)和 HR-HPV 阳性组(35 例)。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阴道内环境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 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与 HR-HPV 阴性组比,HR-HPV 阳性组的阴道乳酸杆菌数量不足,阴道清洁度Ⅲ ~ Ⅳ度及阴道 pH 值 >4.5 的患者占比更高、阴道炎阳性检出率均显著更高(均 P<0.05)。HR-HPV 阳性组、阴性组患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细菌 性阴道炎(BV)、滴虫性阴道炎(TV)、混合型阴道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 HR-HPV 阴性组比, HR-HPV 阳性组的白细胞酯酶阳性、过氧化氢阳性的患者占比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唾液酸苷酶阳性的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乳酸杆菌不足、pH 值 >4.5、清洁度Ⅲ ~ Ⅳ、白细胞酯酶阳性、过氧化氢 <2 μmol/L 均为 HR-HPV 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阴道内环境与 HR-HPV 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阴道乳酸杆菌不足、 pH 值 >4.5、清洁度Ⅲ ~ Ⅳ、白细胞酯酶阳性、过氧化氢 <2 μmol/L 均为 HR-HPV 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加强阴道内环境 的定期检测与干预,为 HR-HPV 感染的早诊治、早干预提供科学指导。
2024, 8(24):121-125.
摘要: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为改善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因心脏大血管疾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的 52 例患者的临床资 料,根据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情况分为两组,正常组(21 例,术中未发生低体温,术中患者机体温度≥ 36 ℃)和低体温组(31 例,术中 发生低体温,术中患者机体温度 <36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 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 的预测价值,并据此构建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预测模型,并采用 ROC 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体 温组患者年龄≥ 65 岁、BMI>24 kg/m2 、基础体温 <36.5 ℃、术中未复合保温、手术室温度 <22 ℃、麻醉时间≥ 120 min 占比均高于正常 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5 岁、BMI>24 kg/m2 、基础体温 <36.5 ℃、术中未复合保温、手术室温度 <22 ℃、麻醉 时间≥ 120 min 是导致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年龄、BMI、基础体温、复 合保温、手术室温度、麻醉时间预测患者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73、0.697、0.689、0.666、0.697、0.674, 分析约登指数认为,BMI、是否复合保温、麻醉时间的诊断价值相对较高,据此构建相关预测模型,并经 ROC 曲线分析验证显示,预 测模型预测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 AUC 为 0.942,表示模型区分度较好,使用 Bootstrap 内部验证,AUC 为 0.863, 表示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结论 年龄≥ 65 岁、BMI>24 kg/m2 、基础体温 <36.5 ℃、术中未复合保温、手术室温度 <22 ℃、麻醉时间 ≥ 120 min 均是导致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相关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高,因此临床进行非体外 循环大血管手术术前应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并给予措施,以进一步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2024, 8(24):125-128.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 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2 年 7 月至 2024 年 3 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收治的 63 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对照组 [31 例,对症处理(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调脂稳斑、改善循环等)+ 吞咽功能训练干预 4 周 ] 和研究组(32 例,对症处理 + 吞咽 功能训练 +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 4 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 4 周后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干预前和干预 4 周后中医症状评分、吞咽障碍特 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 况。结果 干预 4 周后,研究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 4 周后两组患者舌强语謇、吞咽困难、饮水呛 咳、肢体偏瘫等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干预前比,干预 4 周后两组患者 SWAL-QOL、ADL 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SSA 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期间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 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进行干预,可 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2024, 8(24):128-131.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前因?-?行为?-?后果?-?额外 X 因素(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面部烧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为提高该疾 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苏州一〇〇医院收治的 75 例面部烧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常规组(37 例,常规护理干预)和干预组(38 例,常规组 +ABC-X 模型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 2 周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 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歧视感评价量表、伤残接受度量表(AODS)及简明健康状 况量表(SF-36)评分。结果 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乐观性、力量性、坚韧性各项 CD-RISC 评分、AODS 评分及心理、环境、 生理及社会关系 4 个维度的 SF-36 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均高于常规组;MCMQ 评分中屈服、回避应对方式评分及歧视感评价量表评分 均降低,且干预组均低于常规组,MCMQ 中面对应对方式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将 ABC-X 模型护理 干预应用于面部烧伤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减少歧 视感,提升生活质量。
2024, 8(24):132-134.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术后患者排便状况的影响,为提升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效果 / 改善患者预后提 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12 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收治的 82 例脊柱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脊柱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对照组(41 例,饮食护理、腹部按摩及健康宣教等术后基础护理)和观察组(41 例,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 7 d 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排便相关指标,干预前及干预 4、7 d 后的便秘症状评分,以及干预前和干预 7 d 后的肛肠动 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及每次排便耗时均短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 4~7 d 后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 7 d 后两组患者的直肠静息压和肛 管收缩压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直肠初始感觉容积均缩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术后基础护理,在脊柱术后患者中应用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排便 效果更为理想,有利于缓解便秘症状,促进直肠动力恢复,促进疾病转归。
2024, 8(24):135-137.
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表露过程模型(DPM)的自我表露干预应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 艾滋病(AIDS)治疗的临 床效果,并分析对患者自我表露水平、生活质量及感知歧视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2 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 86 例 HIV 感染 /AIDS 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 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43 例,对照组 + 基于 DPM 的自我表露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 2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 2 个月后的自我表露水平及心理困扰程度、生活质量、感 知歧视水平。结果 与干预前比,干预 2 个月后两组患者痛苦表露指数量表(DDI)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各项评分均升 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Kessler 10)评分、Berger HIV 感知歧视量表(BHSS)各项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 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针对 HIV/AIDS 患者,实施基于 DPM 的自我表露干预不仅能够提升其自我表露水平,且有助于减轻 其心理负担,降低歧视感知敏感度,进而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2024, 8(24):138-141.
摘要: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往往能获得较好预后,5 年总生存率较高。手术 为早期 EC 的常用疗法,其效果显著。然而,部分 EC 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仍会复发,对其预后不利。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嵌 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疗法及联合治疗等可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延缓疾病发展的目的。近些年, 晚期或复发性 EC 应用免疫治疗已取得一定成效。现就免疫治疗概述及晚期或复发性 EC 应用免疫治疗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治疗 EC 提供参考。
2024, 8(24):142-144.
摘要:目的 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异位妊娠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 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阳新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86 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 将其分为两组,单一组(43 例,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和联合组(43 例,接受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15 d,随访 1 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恢复情况,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妊娠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 者总有效率、宫内妊娠率均高于单一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阴道出血消失 时间均短于单一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15 d 后两组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升高,且联 合组均高于单一组,两组患者 β-HCG 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效果更确切,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效调节激素水 平,并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安全性良好。
地址:北京朝阳区北沙滩1号16信箱
邮编:100083
电话:010-64882183 64883630
E-mail:xdyx2020@vip.163.com
温馨提示:建议您使用Chrome80、火狐74+、IE11浏览器 ,当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影响部分功能正常使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