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编辑部官网!【中国医师协会系列期刊】
首页 > 2025年第9卷第4期文章目次
  • 2025年第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
    •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治愈率与症状改善效果的影响

      2025, 9(4):1-3.

      摘要 (0) HTML (0) PDF 1.9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预后提供临 床参考。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12 月如皋新姚医院收治的 10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 (50 例,腰椎椎板减压手术)与研究组(50 例,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为期 1 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 者临床疗效,术前、术后 1 个月腰部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 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与术前比,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腰椎曲度、腰骨倾斜角及腰椎前凸角度均变大,且研究组均大于参照组;JOA 评分、SF-36 评分均升高, 且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ODI 评分、VAS 疼痛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 相较于腰椎椎板减压手术,经 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减轻活动障碍程度,缓解疼痛,进而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安全性较高。

    • 单通道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 疗效与腰椎功能对比

      2025, 9(4):4-6.

      摘要 (0) HTML (0) PDF 1.9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单通道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对该疾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12 月华亭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100 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 例, 单通道脊柱内镜术)和观察组(50 例,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定期随访 3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手术 指标,术前和术后 3 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硬膜囊横截面积。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 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但切口长度更长,手术出血量更多;与术前比,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的 VAS 疼痛评分、ODI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硬膜囊横截面积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临床 疗效和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相较于单通道脊柱内镜术,单侧双 通道脊柱内镜术与其疗效相当,虽术中出血较多,但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更短,术后疼痛程度更轻,住院时间更短,有助于促进患者 术后的腰椎功能恢复。

    • 髂筋膜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安全性的分析

      2025, 9(4):7-9.

      摘要 (0) HTML (0) PDF 1.9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FICB)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麻醉的安全性。 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 68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4 例。两组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且术中行超声引导下 FICB 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 Dex 联合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麻醉前与术后 6 h 疼痛程度,麻醉前与术毕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以及术后 24 h 内不良反应发生 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麻醉前比,术后 6 h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 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麻醉前比,术毕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升高,但术毕时两组比较, 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而两组患者麻醉前和术毕时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 Dex 联合罗哌卡因 FICB 在缩短麻醉清醒时间和拔管 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及减轻疼痛程度方面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2025, 9(4):10-12.

      摘要 (1) HTML (0) PDF 1.9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治疗后对其围术期指标、椎体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南京江北新区德驭 康复医院收治的 61 例 OVCF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 A 组(30 例,PVP 治疗)和 B 组(31 例,PKP 治疗)。术后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 6 个月椎体恢复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椎体后凸 Cobb 角、腰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术后 6 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 组患者手术、术中透视时间均长于 A 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 A 组;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均缩短,B 组短于 A 组,伤椎前、后缘及中线高度均增大,B 组均大于 A 组;与术前 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 VAS 疼痛评分、ODI 评分均降低,B 组均低于 A 组,Cobb 角均缩小,B 组小于 A 组(均P<0.05);两组患者 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 PVP 治疗,PKP 可以缩短 OVCF 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有 助于椎体恢复,安全性良好,但其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较长。

    • 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 及对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5, 9(4):13-15.

      摘要 (0) HTML (0) PDF 1.8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复杂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 2022 年 4 月至 2024 年 3 月苏州永鼎医院收治的复杂型踝关节骨折患者 82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 例,伤后 5~10 d 延期手术)与观察组(41 例,伤后 6~8 h 早期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 7 d 的血清白细胞 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C- 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和术后 3 个月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钙素 (BGP)水平及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Baird-Jackson 评分、Mazur 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 24 h 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以及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 24 h VAS 疼痛评分更低;与术前比,术后 7 d 两组患者 血清 IL-6、TNF-α、CRP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血清 BALP、BGP 水平及 Baird-Jackson 评分、Mazur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延 期手术相比,将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复杂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更有利于抑制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促 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且术后并发症相对更少,安全性良好。

    •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伴髋关节疾病患者的对比研究

      2025, 9(4):16-18.

      摘要 (1) HTML (0) PDF 1.8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伴髋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 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灌云博爱医院收治的老年 IFF 伴髋关节疾病患者 58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9 例,内固定 术)和研究组(29 例,人工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 6 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 Harris 髋关节功能量 表(HH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 切口长度更长,术中失血量更大;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功能、畸形、疼痛、活动度评分均升高,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血清 白细胞介素 -10(IL-10)、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对于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够加速 IFF 伴髋关节疾病患者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减 轻患者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 等速肌肉训练联合血流限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恢复期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的影响

      2025, 9(4):19-22.

      摘要 (7) HTML (0) PDF 2.04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等速肌肉训练联合血流限制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期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 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于徐州市康复医院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 68 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照组(34 例)和观察组(34 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期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早期膝关节活动、逐步增强肌力、平衡训练等;观察 组患者术后恢复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血流限制技术联合等速肌肉训练,均训练 4 周。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 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结果 与训练前比,两组患者训练后患侧屈伸肌比值(H/Q)和屈膝相对峰力矩(PT/BW)均升高,观察组均高 于对照组;与训练前比,两组患者训练后患侧 30°、60° 位置重现偏差均变小,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与训练前比,两组患者训练后伸展 协同收缩率、屈曲协同收缩率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血流限制技术联合等速肌肉训练不仅可有效提升前交 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期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还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与运动协调性,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 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差异分析

      2025, 9(4):23-26.

      摘要 (2) HTML (0) PDF 2.0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患者肌酸激酶水平、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提高肱骨近端骨折 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3 月至 2024 年 3 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的 63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入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胸大肌间隙组(31 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和三角肌 组(32 例,经三角肌入路)。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并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 1、3、7 d 肌酸激酶水平, 术后 1、7 d 及术后 3 个月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胸大肌间隙组比,三角肌组患者手术时 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与术前比,术后 1、3、7 d 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均呈升高又降低趋势,三角肌组均较胸 大肌间隙组更低;术后 1 d~ 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 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CMS)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术后 1、7 d 三角肌组均 较胸大肌间隙组更高,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术后 1、7 d 三角肌组均较胸大肌间隙组更低(均P<0.05);两组 患者术后 3 个月 CMS、VAS 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相 比,经三角肌入路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可减轻患者肌肉损伤及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术后恢复较快,同时安全性良好。

    • 复方风湿宁片联合双醋瑞因胶囊对膝骨关节炎患者 环氧合酶 -2、分泌型糖蛋白 -3α 及骨代谢水平的影响

      2025, 9(4):26-29.

      摘要 (1) HTML (0) PDF 1.8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复方风湿宁片与双醋瑞因胶囊联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环氧合酶 -2(COX-2)、 分泌型糖蛋白(Wnt)-3α、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收治的 120 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60 例,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 双醋瑞因胶囊治疗)和观察组(60 例,硫酸氨基葡萄 糖胶囊 + 双醋瑞因胶囊 + 复方风湿宁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1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 膝关节功能、血清学指标、骨代谢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 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3)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 者 Lysholm 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 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 COX-2、Wnt-3α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 患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较 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复方风湿宁片与双醋瑞因胶囊联用方案治疗疗效显著,减 轻炎症反应,降低膝关节软骨损伤,改善患者骨代谢与膝关节功能。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强化术后残余腰背痛的 影响因素

      2025, 9(4):30-33.

      摘要 (1) HTML (0) PDF 1.8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强化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可 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燕达医院 2022 年 5 月至 2024 年 1 月收治的 280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 者均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随访 6 个月,根据是否残余腰背痛 [ 腰背痛标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4 分 ] 将其分为两组,正常组 (238 例,未残余腰背痛)和腰背痛组(42 例,残余腰背痛)。统计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以筛选出骨质 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强化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正常组比,腰背痛组术前有腰背筋膜损伤、术后邻椎骨折、 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骨折椎体数 >2 的患者占比均更高,术后 Cobb 角改善率更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有腰背筋膜损伤、术 后邻椎骨折、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骨折椎体数 >2、术后 Cobb 角改善率低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强化术后发生腰 背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术前有腰背筋膜损伤、术后邻椎骨折、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骨折椎体数 >2、术后 Cobb 角改 善率低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强化术后发生腰背痛的影响因素,应对上述类型的患者重点关注,并及时实施相应干预 措施,以降低术后腰背痛发生率。

    • 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 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2025, 9(4):33-36.

      摘要 (1) HTML (0) PDF 2.15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预测和治疗该疾病提 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市石碣医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200 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 后是否形成 DVT 分为两组,DVT 组(62 例,患者术后形成 DVT)和非 DVT 组(138 例,患者术后未形成 DVT)。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 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形成 DVT 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模型,分析 模型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形成 DVT 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 DVT 组比,DVT 组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 25 分患者占比和纤 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均更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更低;将创伤性四肢骨折患 者术后形成 DVT 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赋值;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S 评分 ≥ 25 分及 FIB、D- 二聚体、血清 TG 水平高均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形成 DVT 的危险因素,血清 HDL-C 水平高为创伤性四肢骨折 患者术后形成 DVT 的保护因素(均P<0.05);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ISS 评分和 FIB、D- 二聚体、血清 TG 水平升高,HDL-C 水平降 低,列线图模型相应的评分升高,对应的预后不良风险升高,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结论 ISS 评分≥ 25 分及 FIB、D- 二聚体、血清 TG 水平高均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形成 DVT 的危险因素,血清 HDL-C 水平高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形成 DVT 的保护因素,以此 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较好预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形成 DVT 的风险,临床可根据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预防性治疗,以期为预防创伤 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形成 DVT 提供参考依据。

    • 穴位按摩结合伤科散外敷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疗效观察

      2025, 9(4):37-40.

      摘要 (3) HTML (0) PDF 1.89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穴位按摩结合伤科散外敷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 100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 置换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 例,术后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0 例,常规护理 + 穴位按摩结合伤科散外敷干预)。两组患 者均持续干预 2 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胀情况、下肢周径,干预前后症状积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视觉 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非重度肿胀占比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的膝上 10 cm 周径、膝关节周径 及膝下 10 cm 周径均更短;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屈伸不利、活动受限、腰膝酸软各项症状积分及 VAS 疼痛评分均 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HSS 膝关节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临 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较于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膝关节置换术后开展穴位按摩结合伤科 散外敷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肿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良好。

    •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的研究进展

      2025, 9(4):40-44.

      摘要 (4) HTML (0) PDF 1.8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手术已经成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常见治疗方式,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临床效 果均存在一定差异。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困扰和痛苦。因此,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现对采用内固定或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常见相关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 方案的选择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参考。

    • >临床研究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结合语言训练 对脑卒中运动型失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5, 9(4):45-48.

      摘要 (0) HTML (0) PDF 1.92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脑卒中运动型失语患者应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法联合语言训练对其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的改善效 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106 例脑卒中运动型失语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对 照组(实施语言训练,干预 4 周)和观察组(高频 rTMS 结合语言训练,干预 4 周),各 53 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 4 周后语言功能,治 疗前及治疗 2、3、4 周后日常交流能力,治疗前和治疗 4 周后血清指标水平和心理状态。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 2、3、4 周后两组患 者简化版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2、3、4 周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交流能力 量表(C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4 周后两组患者血清 5- 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4 周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脑卒中运动型失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高频 rTMS 疗法结合语言训练,可改善患 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效果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的 临床效果

      2025, 9(4):48-51.

      摘要 (2) HTML (0) PDF 1.92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OETVA)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甲状腺功能、应 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94 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 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47 例,采用传统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COT)治疗 ]、观察组(47 例,采用 TOETVA 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 1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 1 个月的甲状腺功能,术前及术后 1 周应激反应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 1 天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 24 h 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 组(均P<0.05);两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均升高,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降低,但术后 1 个月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 与术前比,术后 1 周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 COT 比,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 TOETVA 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围手术期指标,还可以减轻对甲状腺功能的损伤,降低其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改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 预后的作用

      2025, 9(4):52-54.

      摘要 (0) HTML (0) PDF 1.9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SP)伴呼吸衰竭(RF)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对患者炎症反应、 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1 月至 2023 年 12 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 119 例 SP 伴 RF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 A 组(60 例,呼吸支持、抗感染、药物化痰、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 无菌吸痰治疗)和 B 组(59 例,常规治疗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14 d 并观察至转科或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14 d 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 14 d 后炎症因子与血气指标,治疗前及治疗 7、14 d 后肺部感染情况,以及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B 组患者临床总 有效率高于 A 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14 d 后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降低,且 B 组均低于 A 组;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升高,且 B 组均高于 A 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7、14 d 后两组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 分(CPIS)均逐渐降低,且 B 组均低于 A 组;住院期间 B 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 A 组(均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下肺 泡灌洗治疗 SP 伴 RF,能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和肺部感染,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预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叶酸与维生素 B12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2025, 9(4):55-57.

      摘要 (4) HTML (0) PDF 1.8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叶酸与维生素 B12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为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 2022 年 6 月至 2024 年 6 月收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104 例分为单一干预组 (52 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和联合干预组(52 例,采用叶酸与维生素 B12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2 个月。观察比 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 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 比,治疗后单一干预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 水平均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联合干预组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 均较单一 干预组更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单一干预组更低(均P<0.05);联合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同型半胱氨酸水 平及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叶酸与维生素 B12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可有效稳定患者叶酸和维生素 B12 水平,进而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临床效果较佳,安全性良好。

    • 安罗替尼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肿瘤标志物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2025, 9(4):58-60.

      摘要 (0) HTML (0) PDF 1.9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安罗替尼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 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 81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常规化 疗组和联合化疗组,分别为 40、41 例,常规化疗组采用顺铂、吉西他滨等药物进行常规化疗,联合化疗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联合安罗替 尼治疗。3 周为 1 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 2 个周期,并随访 1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 2 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 2 个周 期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和观察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 2 个周期后联合化疗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常 规化疗组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 2 个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25(CA-125)、细胞角蛋白 19 的可溶性片段 (CYFRA21-1)水平均降低,联合化疗组均较常规化疗组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 2 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评分均呈升高趋势,联合化疗组均较常规化疗组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脱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肿 瘤标志物水平,进而提升生活质量,患者近期预后良好。

    • 尿道外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5, 9(4):61-63.

      摘要 (0) HTML (0) PDF 1.9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析在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实行尿道外括约肌球囊扩张术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提 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2 年 8 月至 2024 年 3 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8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40 例,间歇性导尿 + 盆底肌训练)和研究组(40 例,间歇性导尿 + 盆底肌训练 + 尿道外括约肌球囊扩张术)。两组患者均治疗 3 周, 并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3 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 3 周后尿动力学检查指标,治疗前及治疗 3 周后、3 个月后生活质量评 分。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3 周后两组患者储尿期膀胱容量均增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 组,膀胱感觉阈值、膀胱顺应性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最大逼尿肌压力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3 周 后、3 个月后两组患者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实 行尿道外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提升其疗效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预后。

    • 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带侧孔硅胶管钻孔引流术 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5, 9(4):64-66.

      摘要 (0) HTML (0) PDF 1.8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带侧孔硅胶管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更合适 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6 月至 2024 年 6 月兴化市中医院收治的 80 例 CSDH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 钻孔组(40 例,行带侧孔硅胶管钻孔引流术)和微创组(40 例,行微创穿刺引流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 疗效、围术期指标及术后 3 个月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 微创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钻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 钻孔组,血肿清除率高于钻孔组,术后 6 h 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与术后 3 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钻孔组(均P<0.05);两 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带侧孔硅胶管钻孔引流术治疗 CSDH 患者 的疗效相当,但相较于带侧孔硅胶管钻孔引流术,微创穿刺引流术的创伤更小,更有助于患者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 氟米龙滴眼液辅助用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 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2025, 9(4):67-69.

      摘要 (3) HTML (0) PDF 1.9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实施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的基础上,加以氟米龙滴眼液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 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4 年 1 月至 7 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 128 例分为参照组(64 例, 给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和治疗组(64 例,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 1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前、治疗 1 周后泪膜与角膜状态、眼部症状及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 1 周后两组患 者泪膜破裂时间(BUT)均延长,且治疗组长于参照组,角膜荧光染色(CFS)评分与畏光、异物感、流泪及眼痒评分均降低,治疗组均 低于参照组;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组胺(HA)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均较参照组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 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一应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比,联合应用氟米龙滴眼液的治疗方案可提高过敏 性结膜炎患者的治疗成效,优化泪膜稳定性,缓解角膜受损状态,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同时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治疗中的应用优势

      2025, 9(4):70-72.

      摘要 (3) HTML (0) PDF 1.91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 数字表法将 2023 年 1 月至 12 月山东电力中心医院收治的 89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 44、45 例,对照组患 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2 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 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 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缩短,左心室短轴缩短 率(LVFS)、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试验组患者 LVEDD 短于对照组,LVFS、SV、LVEF 均高于对 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MLHFQ 总分评分均降低,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均P<0.05)。结论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 良好。

    • 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2025, 9(4):73-76.

      摘要 (1) HTML (0) PDF 2.01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苏醒情况、生命体征及疼痛情况的影 响。方法 选取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5 月收治的 80 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 40 例,均行全身麻醉下三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麻醉未苏醒前采用双侧单点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即通 过超声引导下,沿肋缘方向自身体内侧向外下进针至腹横肌平面,每侧注射 15 mL 0.25% 盐酸罗哌卡因。观察组于术后麻醉未苏醒前采 用超声引导下双侧双点 TAPB,即将局麻药分 2 次注射:第 1 次沿肋缘方向外下进针至腹横肌平面,注射 10 mL 0.25% 盐酸罗哌卡因; 第 2 次在同一侧半月线附近,平行肋缘方向朝剑突方向进针至腹横肌平面,注射剩余的 5 mL 药物,对侧操作相同。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质 量,阻滞前及阻滞后 2、4 h 平均动脉压、心率,阻滞后 5 min、30 min、2 h、4 h、8 h 疼痛程度,术前、术后 24 h 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术 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缩短,Steward 苏醒评分降低;与阻滞前比,阻滞后 2、4 h 两组患者平均 动脉压、心率先降低后升高,观察组阻滞后 2、4 h 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对照组;与阻滞前比,阻滞后 5 min、30 min、2 h、4 h、8 h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升高,但不同时间点观察组 VAS 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点 TAPB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能减轻疼痛与炎症反应,缩短苏醒时 间,提升苏醒质量,且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安全性良好。

    • 不同手术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比较

      2025, 9(4):77-80.

      摘要 (3) HTML (0) PDF 1.91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 1.8 mm 与 3 mm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优化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 取 2023 年 1 至 12 月吉林市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收治的 74 例白内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7 例,采用 3 mm 切口超声 乳化术治疗)和观察组(37 例,采用 1.8 mm 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 1 个月。对比术前及术后 1 周、1 个月两组患 者的眼压、角膜散光度、视力水平及角膜内皮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术后 1 周、1 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角膜散 光度呈升高后降低趋势,观察组患者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均呈升高趋势, 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呈降低趋势,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均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均低 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呈升高趋势,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前至术后 1 个月的眼压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较于采用 3 mm 切口超声乳化术,采用 1.8 mm 切口超声乳化 术治疗白内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散光症状,有利于提高视力水平,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且安全性良好。

    • 探讨微针注射胶原蛋白与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 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

      2025, 9(4):80-83.

      摘要 (0) HTML (0) PDF 1.9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微针注射胶原蛋白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以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 通市星范美容医疗有限公司 2022 年 4 月至 2024 年 2 月收治的 80 例黄褐斑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接 受微针注射氨甲环酸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微针注射胶原蛋白联合氨甲环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 效,治疗前后面部图像参数分析、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MASI)评分、皮肤屏障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图像分析参数 L* 值均升高,a * 值、b* 值及色斑、棕斑及观察组患者红色区百分比均降低,且观察组均 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MASI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脂含量及观察组 患者角质层含水量均增加,经皮水分散失(TEWL)、pH 值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 红色区百分比与角质层含水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微针注射胶原蛋白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可有效 淡化色斑,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改善其面部状态,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 不同入路方式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 皮质脊髓束损伤情况及预后的影响

      2025, 9(4):83-86.

      摘要 (0) HTML (0) PDF 1.92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肿清除术不同入路方式对基底节区脑出血(BGH)患者皮质脊髓束(CST)损伤情况、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 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4 年 5 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 BGH 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血肿清除术治疗,根据手术过 程使用的入路方式将其分为 A 组(经颞叶皮层造瘘入路,30 例)与 B 组(经外侧裂岛叶入路,30 例),均于术后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 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 3 d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前与术后 3 个月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术后 2 周健侧与 患侧 CST 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 A 组比,B 组患者手术总时间延长、总住院时间缩短;与术前比, 术后 3 d 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升高;与术前比,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 FMA 评分均升高,B 组高于 A 组;与健侧 FA 值比,术后 2 周两组患者患侧 FA 值均降低,但 B 组患者患侧 FA 值高于 A 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 后 24 h 血肿清除率 >90% 占比比较,术后 3 d 炎症因子组间比较,以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 BGH 患者血肿清除术中,选择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经颞叶皮层造瘘入路均有较好的血肿清除效果,均会加重术后炎症反应, 但与经颞叶皮层造瘘入路相比,虽然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会小幅度增加手术时长,但能够减轻 CST 损伤程度,促进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 复,且安全性良好。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观察

      2025, 9(4):87-89.

      摘要 (0) HTML (0) PDF 1.8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将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今后临床 治疗该疾病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中医院于 2020 年 7 月至 2024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63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 63 例患者分为化疗栓塞组 31 例,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超声联合组 32 例,在化疗栓塞组的基础上联合超声 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3 个月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 3 个月肿瘤标志物、免 疫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3 个月超声联合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化疗栓塞组;相比治疗前,治疗后 3 个月两组患者外周血 CD4+ 百分比、CD4+ /CD8+ 比值均升高,与化疗栓塞组比,超声联合组均更高;外周血 CD8+ 百分比及血清糖类抗 原 242(CA242)、糖类抗原 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均降低,与化疗栓塞组比,超声联合组均更低 (均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与肝动脉 化疗栓塞的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含量,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 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微卫星稳定型转移性 结直肠癌的效果分析

      2025, 9(4):90-92.

      摘要 (1) HTML (0) PDF 1.8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微卫星稳定(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其 T 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标志物的 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收治的 65 例 MSS 型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2 例,呋喹替尼治疗)和观察组(33 例,呋喹替尼 + 信迪利单抗治 疗),每 3 周为 1 个治疗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 4 个周期。观察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T 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以及治疗期间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 CD4+ 百分比均升高, 外周血 CD8+ 百分比均降低,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均更大;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 125(CA125)、糖类抗原 19-9 (CA19-9)、癌胚抗原(CEA)、细胞质胸苷激酶(TK1)水平均降低,肿瘤异常蛋白(TAP)凝聚物面积均缩小,且观察组均低于 / 小于 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及高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MSS 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呋喹替尼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信迪利单抗治疗,可以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减少肿瘤标志物的 分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尿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5, 9(4):93-95.

      摘要 (0) HTML (0) PDF 1.8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尿毒症患者肾功能、炎症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 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6 月至 2024 年 6 月苏州京东方医院收治的 71 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透析组 (35 例,抗炎、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 血液透析)和灌流组(36 例,透析组 + 血液灌流)。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 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 74 项(GQOL-74)评分。结果 治疗后灌流组患者临 床总有效率高于透析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外周血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血清 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均降低,且灌流组均低于透析组;两组患者物质生活、社 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各维度 GQOL-74 评分均升高,且灌流组均高于透析组(均P<0.05)。结论 在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引入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吞咽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5, 9(4):96-99.

      摘要 (1) HTML (0) PDF 1.8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损伤、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 取南京江北医院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68 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4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干预(舌肌运动训练、口咽部冰刺激、吞咽反射训练、摄食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 采用经颅磁刺激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 4 周后评估干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 4 周后吞咽功能、神经损伤指标水平和营 养状况。结果 与干预前比,干预 4 周后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中临床部位检查、饮水试验、饮食试验评分均降低,且 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 4 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 -1(VILIP-1)、神经肽 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 酶(NSE)、扣针蛋白 -5(Fibulin-5)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 4 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TF)、白 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及 BMI 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相比,联合经颅磁 刺激可进一步减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神经损伤,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

    • >中医中药
    • 化痰定喘贴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辅助效果观察

      2025, 9(4):100-103.

      摘要 (0) HTML (0) PDF 1.90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化痰定喘贴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效果,以及对患儿肺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新 思路。方法 选取宜兴市中医医院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收治的 106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 组(35 例,补 液、化痰、降温、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B 组(35 例,常规对症治疗 + 化痰定喘贴贴敷肺腧、膻中穴)及 C 组(36 例,常规对症 治疗 + 化痰定喘贴贴敷肺俞、膻中、天突、定喘、大椎穴)。3 组患儿均治疗 5~7 d。比较 3 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 证候积分、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 组患儿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A 组;与治疗前比, 3 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咳痰、食少纳呆积分及血清 C- 反应蛋白(CRP)、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均降低, 且 C 组均低于 B 组和 A 组,B 组均低于 A 组;3 组患儿治疗后潮气量(TV)、达峰时间比(TPTEF/TE)均升高,且 C 组均高于 B 组 和 A 组,B 组均高于 A 组(均P<0.05);B 组与 A 组、C 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以及 3 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组间两两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化痰定喘贴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肺炎可有效改善患 儿临床症状,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且相较于贴敷肺腧、膻中穴,联合贴敷天突、定喘、大椎穴可提升其疗效,安全性 良好。

    • 活心丸(浓缩丸)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失眠(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5, 9(4):103-106.

      摘要 (1) HTML (0) PDF 1.90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失眠(气虚血瘀证)患者接受活心丸(浓缩丸)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 析其对患者睡眠质量、氧化应激反应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2 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 50 例冠心病 PCI 术后失眠(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佐匹克隆片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活心丸(浓缩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2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氧化应激及血管功能状 态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6.00%,高于对照组的 68.00%;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 项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后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 I2(PGI2)水平均升高,血清内皮素 -1(ET-1)、血栓素 A2(TXA2)水平均降低,观察 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活心丸(浓缩丸)可有效改善冠心病 PCI 术后失眠(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应 激状态与血管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 芩蒌清利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

      2025, 9(4):107-109.

      摘要 (1) HTML (0) PDF 1.8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芩蒌清利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湿疹严重程度、瘙痒程度、炎症 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收治的 90 例慢性湿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 例,采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和观察组(45 例,采用芩蒌清利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两组患者 均持续治疗 4 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湿疹严重程度、瘙痒程度、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 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视觉模拟量表(VAS)瘙痒评分均呈降 低趋势,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IL-2)水平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血清干扰 素 -γ(IFN-γ)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 采用芩蒌清利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能够提高临 床疗效,调节免疫功能,减轻湿疹严重程度和瘙痒程度。

    • 二甲双胍联合黄连解毒汤治疗对 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

      2025, 9(4):110-112.

      摘要 (0) HTML (0) PDF 1.9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对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糖代谢及脂代谢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 考依据。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1 月至 2024 年 4 月于睢宁县中医院就诊的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 99 例分为参照组(49 例, 进行常规治疗与二甲双胍治疗)和治疗组(50 例,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3 个月后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与治疗 3 个月后血管内皮功能、糖代谢及脂代谢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 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3 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均高于参照组;血清内皮素 -1(ET-1)、餐后 2 h 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 (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黄连解毒汤治疗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可有效改 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且能调节糖代谢和脂代谢,疗效显著,同时安全性较高。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脑小血管病患者 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5, 9(4):113-115.

      摘要 (3) HTML (0) PDF 1.91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 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泗洪医院收治的 CSVD 患者 12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 例,盐酸多 奈哌齐治疗)和观察组(60 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2 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 应总发生率,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脑血流量 (CBF)、脑血流速度(CBF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 患者 MoCA 评分均升高,血清 hs-CRP、Hcy 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患者 MoCA 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 hs-CRP、Hcy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 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CBF、CBFV 均升高,MTT 缩短,观察组患者 CBF、CBFV 均高于对照组,MTT 短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VD 患者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盐酸多奈哌齐联合治疗可改 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灌注指标,降低血清 hs-CRP、Hcy 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 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作业疗法在脑卒中 后上肢痉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25, 9(4):116-118.

      摘要 (0) HTML (0) PDF 1.9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作业疗法治疗对其上肢痉挛程度、上肢活动功能及患侧肱二头 肌、肱三头肌屈肘状态、伸肘状态下表面肌电信号(sEMS)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 年 8 月至 2024 年 5 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 的 60 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作业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作 业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 4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痉挛程度,治疗前后上肢活动功能及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屈肘状态、伸肘 状态下 sEMS 肌电值的 RMS。结果 观察组改良 Ashworth 痉挛状态量表(MAS)分级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化上 肢活动量表(ArmA)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低;治疗后两组患者屈肘状态、伸肘状态下 sEMS 肌电值的 RMS 均升高,观察 组较对照组均更高(均P<0.05)。结论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能够缓解上肢痉挛程度,改善 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sEMS,提高上肢活动功能。

    • 太阳穴放血结合热敷治疗睑腺炎的疗效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5, 9(4):119-121.

      摘要 (2) HTML (0) PDF 1.8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太阳穴放血结合热敷治疗对睑腺炎患者疼痛、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今后临床治疗睑腺炎提供新的治疗思 路。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盐城市大丰中医院收治的 220 例睑腺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 (115 例)、观察组(105 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局部抗生素眼膏或眼药水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热敷联合太阳 穴放血治疗,均治疗 7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 3、7 d 后疼痛程度,治疗前与治疗 7 d 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 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3、7 d 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 分均降低,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7 d 后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太阳穴放血结合热敷治疗睑腺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缓 其疼痛不适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预防医学
    • 基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中老年结肠息肉癌变的

      2025, 9(4):122-124.

      摘要 (1) HTML (0) PDF 1.9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中老年结肠息肉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为预防结肠息肉癌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56 例中老年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癌变组(86 例)与非 癌变组(70 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结肠息肉癌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 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肠外表现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癌变组中多发息肉、全结肠息肉患者占比均高于非癌变组,且癌变组息肉直径及血清癌胚抗原(CEA) 水平均高于非癌变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多发息肉、全结肠息肉、息肉直径大、血清 CEA 水平升高均是影响结肠息肉癌变 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62、2.629、1.771、3.688,均P<0.05)。结论 多发息肉、全结肠息肉、息肉直径大、血清 CEA 水平升高均是 影响结肠息肉癌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预防结肠息肉癌变。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发生愈合不良的 影响因素分析

      2025, 9(4):125-128.

      摘要 (1) HTML (0) PDF 1.94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发生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为改善 DFU 患者的预 后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7 月至 2024 年 6 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148 例 DFU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创面愈合 情况,将其分为愈合不良组(43 例)和愈合良好组(105 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筛选影响 VSD 治疗 DFU 患者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愈合良好组比,愈合不良组中年龄为 <60 岁、营养状况为营养不良的患者 占比均更高,溃疡持续时间更长,中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比值(NLR)、C- 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更高(均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溃疡持续时间长、NLR、CRP 水平高、营养不良均为 DFU 患者经 VSD 治疗发生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OR=5.413、 3.529、4.652、4.601,均P<0.05)。结论 经 VSD 治疗 DFU 患者发生愈合不良的风险较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溃疡持续时间长、NLR、 CRP 水平高及营养不良,治疗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相关影响因素提供防治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36 个月内复发情况 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5, 9(4):128-131.

      摘要 (1) HTML (0) PDF 1.92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并对其术后 36 个月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 析,为改善该疾病患者的预后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7 月至 2021 年 6 月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25 例 SNIP 患者的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肿物切除术,术后均随访 36 个月。以术后是否复发为划分依据将患者分为复发组(17 例)与未复发组 (108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研究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复 发组中有鼻部手术史、Krouse 分期为 T3~T4 期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2.0 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鼻部手术史、Krouse 分期为 3~4 期及 NLR ≥ 2.0 是 SNIP 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3.309、4.888、3.435, 均P<0.05)。结论 有鼻部手术史、Krouse 分期为 3~4 期及 NLR ≥ 2.0 均为 SNIP 患者术后 36 个月内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应针 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 1 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 9(4):131-134.

      摘要 (1) HTML (0) PDF 1.88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 1 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性 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 315 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1 年内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将其分为转移 组(48 例,发生远处转移)与未转移组(267 例,未发生远处转移)。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鼻咽癌放化疗后 1 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转移组中年龄≥ 48 岁、发生颅底侵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2.7、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 <40 分的患者占比均 高于未转移组(均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48 岁、发生颅底侵犯、NLR ≥ 2.7 及 KPS 评分 <40 分均是鼻咽 癌患者放化疗后 1 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OR=5.383、2.330、3.549、2.254,均P<0.05)。结论 年龄≥ 48 岁、发生颅底侵犯、 NLR ≥ 2.7 及 KPS 评分 <40 分均是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 1 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围绕上述因素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临床护理
    • 基于磁性服务理念下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胃肠炎患者负性情绪 与自护能力的影响

      2025, 9(4):135-137.

      摘要 (1) HTML (0) PDF 1.93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磁性服务理念下的护理对急性胃肠炎(AG)患者的干预效果,以及对患者负性情绪与自护能力的影响,为 临床护理 AG 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04 例 AG 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蒙脱石散与奥 美拉唑钠等常规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 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2 例,基于磁性服务理念下的护理)。两组患者均干 预 2 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干预前和干预 2 周后情绪状态与自护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 照组,腹泻、腹痛及呕吐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 2 周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 但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磁性服务理念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 AG 患者的负性情绪, 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临床疗效较好。

    • >综述
    • 甲状腺癌流行现状分析及主要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5, 9(4):138-141.

      摘要 (0) HTML (0) PDF 1.9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甲状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头颈部内分泌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无传染性,主要累及甲状腺,另外还会累及食管、 气管等,疾病发展到晚期会累及骨、肺。甲状腺癌目前无法完全治愈,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因此,现就甲状腺癌的流行现状、影响 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等方面研究进行阐述,以期为甲状腺癌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 >经验交流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临床效果研究

      2025, 9(4):142-144.

      摘要 (0) HTML (0) PDF 1.88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 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荆门市中医医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收治的 85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 (42 例,采用利尿、护肝等常规方案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和联合治疗组(43 例,在常规治疗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 治 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6 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 6 个月后的肝功能、免疫功能、炎症相关因子水 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 6 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转阴、HBeAg 血清学转换率均高 于常规治疗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6 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 CD4+ 百分比、CD4+ /CD8+ 比值均升高,联合治疗组均较常规治疗组更高,CD8+ 百分比均降低,联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 6 个月后两组患 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干扰素 -γ(IFN-γ)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水平均降低,联合 治疗组均较常规治疗组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 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改善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同时安全性良好。


2025年第9卷第4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地址:北京朝阳区北沙滩1号16信箱

邮编:100083

电话:010-64882183 64883630

E-mail:xdyx2020@vip.163.com


温馨提示:建议您使用Chrome80、火狐74+、IE11浏览器 ,当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影响部分功能正常使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